
一、没有协商拆迁怎么补偿员工
1.单位拆迁无需赔偿员工薪酬,顶多给他们补偿金就够了。
如果拆迁时员工跟着公司走,公司得付给他们一些拆迁安置费;若员工与公司解约,公司需照员工工龄和工资标准给予补偿,一年1个月或半个月工资不等。
2.具体补偿措施为:经济补偿根据员工在职年限,每满1年付1个月工资。
若6个月到1年之间,算作1年;不到半年的,则补半个月工资。
若员工月薪高于当地职平3倍,补偿可达在职平3倍且不超过12年。
月工资即为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企业拆迁厂房商铺怎么补偿
当面临工厂拆建时,商铺补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政策等。
其补偿方式大致有两种:现金补偿与物业置换。
现金补偿依据面积、地点及市场价值等考量后,按比例给商铺所有者付钱。
而物业置换则是在商铺被拆除之际,用同等价值的其他物业资产作交换,保持投资价值不变,避免资金流动问题。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拆迁安置补偿不属于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因此存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三年,但可能存在法律另有规定或特殊情况导致时效延长。当事人对诉讼时效的约定是无效的,且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也是无效的。
拆迁安置房的建设时间与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因拆迁而产生的安置房需求,以及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章指出,安置房的建设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政府政策、资金状况、土地供应等。同时,文章强调了政府在拆迁安置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包括确保安置
拆迁协议的解除流程。包括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相应责任,拒绝搬迁时可依法起诉,拆迁协议反悔可提起民事诉讼,及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无法达成时,需经行政裁决后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流程。行政裁决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包括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具体内容,且当事人可在
门面租赁合同未到期遭遇拆迁时,拆迁补偿款的归属问题。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补偿项目包括安置补偿款和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款,这些补偿应归承租人所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补偿内容以及违章建筑在拆迁时是否可获得补偿的情况。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