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地拆迁信访能解决问题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访制度无疑是解决征地拆迁纠纷的有力手段之一。
对于涉案金额并不高且诉求较为明确的小规模案件而言,部分当事人或许会认为聘请律师的成本过高而选择通过频繁、持久地进行信访以争取自身权益。
在处理一些涉及面广、影响甚大的复杂问题时,信访制度亦能借助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力量,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向上级政府部门施加压力,促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我们必须认识到,信访制度在征地拆迁维权过程中并非万能,尤其是针对补偿标准不合理、分配不公等问题,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往往更为直接、有效。
因为,如果信访方式不当,反而有可能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进一步的侵害。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二、开发商征地先盖好再拆迁吗
一、征地与拆迁的先后顺序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实施农村土地征收常常采取先进行征地流程,随后再行涉及宅基地上被征收房屋的拆除事宜。
如此的举措能够确保在正式启动房屋拆除工程之前,已圆满完成了土地征收工作,以及时避免在后续拆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纷争及冲突。
二、征地与房屋拆迁两者间的区别
1.从行政管理层面来说,征地属于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依法应由具备相关职能的行政机构行使管理权限;而房屋拆迁则同样构成单独的行政行为,也需依法律法规之规由行政机关履行此职责。
2.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明确规定,部分地区若实行土地管理与房产管理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那么该综合管理部门可依法分别行使这两项职权,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展开对征收土地以及房屋拆迁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
3.在我国现行制度下,无论是征收土地还是拆迁房屋,其主要依据均为《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实施条例,同时各省级行政区域亦制定有各自的土地管理条例作为补充。
对于拆迁行为而言,其主要依据则包括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及新近颁布施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4.自征收条例正式出台以来,“拆迁”这一术语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未来无论是针对土地的征收还是房屋的征收,我们都将称之为“征收”。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征地协议签订后补偿费用到账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协议包括拆迁房屋的现状、被拆迁人家庭情况、补偿方式、拆迁期限、补偿款项支付、违约责任和其他条款。在发布征地补偿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偿费用应到位。拆迁补偿协议涉及多方协商和达成一致的内容,
土地征用补偿的相关内容。土地补偿费根据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和补偿倍数计算,补偿倍数范围为6到10。征地安置费根据需安置人数和补偿倍数等因素计算。地上附属物和青苗补助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进行补偿。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包括货币补偿和差价补偿两种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