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
在劳动关系出现纷争时,劳资双方当事人可以首先尝试以协商的方式进行处理,如若协商无果,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寻求解决方案:首先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倘若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劳动者有权向所属地的劳动行政主管机关提出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收到该投诉后会依照法定程序展开调查并予以处理。
其次是申请劳动仲裁。
当双方当事人对于劳动纠纷产生争议且无法自行协商解决或达成和解协议后未予履行,亦或是不愿接受调解或达成调解协议后未予履行的情况下,均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若对仲裁裁决结果持有异议,则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若劳动者手握欠条等相关证据,便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明文件、户籍簿、欠条原件以及起诉状及其副本,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待法院作出判决后,若用人单位仍然拒不执行,劳动者可在判决书所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在劳动纷争发生之后,双方当事人有权先行进行磋商以寻求妥善解决之道。
若未能就此达成共识,还可选择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矛盾:
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反映问题。
倘若雇主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行为,劳动者便可将情况反映至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该部门将依据相应规章制度予以妥善处理。
2.通过劳动仲裁机制解决争议。
在出现劳动纠纷时,如各方均无意通过协商解决或虽经协商但终未果,又或达成和解协议却未能履行相关义务,或拒绝接受调解或虽达成调解协议却未能履行相关义务,此时,当事人皆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对于仲裁裁决结果不满者,则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若劳动者持有欠条等相关证据,可携带本人身份证件、户籍证明文件、欠条原件以及起诉状及其副本,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待法院作出判决后,若雇主仍拒不执行,劳动者可在判决书所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以上是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手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
依据相关法律调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方法。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政府责任并建立协调机制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加强排查和调解工作。农民工可通过投诉、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并可要求加付赔偿金。同时,
自动离职未签合同情况下劳动纠纷的调解方法。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劳动关系证据十分关键,包括工作证、工资记录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未签合同自行离职需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应收集证据,通过合理方式解决纠纷,如主张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