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 > 刑法中过失犯罪是怎么定义

刑法中过失犯罪是怎么定义

时间:2025-03-10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52959

一、刑法中过失犯罪是怎么定义

在刑法中,过失犯罪被界定为未能预见到自身行为所能产生的潜在社会危害后果,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未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造成损害。

其分为两类: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前者是指行为人未能预到潜在危害,后者则是行为人明知故犯,却坚信可避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如何处罚

依据相关法律,过失犯罪应受以下处罚:对于需负刑事责任的罪行,依其罪名量刑;若法无明文规定,则免于刑事追究。

过失犯罪,即行为人本应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引发严重危害,但因疏忽或过于自信未能察觉,最终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

以上是关于刑法中过失犯罪是怎么定义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挪用公款罪的处理方式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 过失犯罪中是否存在主从犯的问题

    过失犯罪中是否存在主从犯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不区分主犯和从犯,共同过失犯罪不被视为共同犯罪。法律规定仅对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情况进行处理,会根据各自罪行的性质进行分别处罚。

  •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的划分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的划分。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已有共同犯罪故意,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则是在犯罪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但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

  •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 何种情况下不认为是共同犯罪
  • 正犯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