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需要被逮捕吗?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要逮捕,得看具体案件的性质、情节以及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通常来说,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国家的法律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一、未成年犯罪需要被逮捕吗
对于未成年犯罪是否需要逮捕,这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我国的法律会根据“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决定是否逮捕时,公安机关会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社会危害性、悔罪表现、家庭监护条件等因素,并尽可能采取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
当然,对于罪行较轻、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可能会免于逮捕或减轻处罚。这也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希望通过教育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避免因一时的错误而影响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从宽】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什么助长了未成年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众多且复杂,涵盖了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多个层面。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离异或家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和行为上的偏差,从而使其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的不足、校园欺凌或不良同学的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对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增加犯罪的风险。同时,社会环境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暴力或不良信息的传播等因素,都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误导,增加犯罪的可能性。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未成年犯罪口供能改吗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部分,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对案件的审理至关重要。
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口供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并不是绝对不能更改的。如果未成年人在后续阶段提供了与先前口供不同的陈述,且该陈述具有合理性和可信度,法院会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和判断。但需要注意的是,更改口供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不能被滥用。
以上是关于未成年犯罪需要被逮捕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处理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情况,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或者提请审查批准。同时,根据案件情况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期限有明确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逮捕必要性依法逮
强奸罪在立案阶段是否可以取保候审的问题。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若符合一定条件,如罪行较轻、有严重疾病、缺乏证据等,可以取保候审。此外,强奸罪的追诉期限根据不同刑罚有所不同,存在追溯时效。被害人应及时报警,以便行使追诉权。
刑事诉讼中传唤的法律规定及程序。传唤是为了讯问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出示证明文件,被传唤人应准时到案。传唤程序包括填写《传唤证》呈批报表、送达被传唤人、强制传唤、讯问查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传唤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使用传唤证、口头传唤、
逮捕的认定条件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必须同时满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以及采取取保候审等方法无法防止社会危险性三个条件。被逮捕的人可能会被判刑,建议委托律师进行法律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