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未成年人
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身为赔偿对象或者赔偿责任主体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他们的法律地位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给予特别关注。
当未成年人身为赔偿对象时,法院有责任确保所确定的赔偿金额既适度又合理,并且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在日常生活及接受教育方面的实际需求。
而如果未成年人身为赔偿责任主体,那么在做出判决时,法院就应当根据他们的年龄以及心理成熟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防止过度的经济压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全力维护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例如他们的知情权以及参与权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第一百零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害人赔偿范围
在涉及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下,对于受害者所能获得的赔偿范围,主要内容涵盖了受害人所承受的医疗费用、因伤误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即误工费)、需要他人照顾期间所需支付的护理费用、因就医或休养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成本、住宿及餐饮费用(即交通费、住宿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方面。
若不幸对受害人身心健康造成长期性损害甚至残障,其赔偿范围还应当进一步扩大至包括相应的残疾赔偿金、为弥补残疾带来的不便所必须购买的残疾辅助器具费用、丧失劳动力后需要由其他家人承担的抚养费用(即被扶养人生活费)、病愈之后以及可能延续数年以上的康复费用,以及可能发生的针对残障情况进一步进行治疗的费用等多个层面。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留档案的问题。在中国,被判刑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会留下案底,即犯罪记录。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会予以封存。调解是处理此类案件的方式之一,以自愿合法为前提,达成调解后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