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事请求权转移优先权转移吗
海事请求权发生转移的,其船舶优先权随之转移。受让人受让海事请求权后,同时受让船舶优先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第二十二条 下列各项海事请求具有船舶优先权:
(一)船长、船员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编人员根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
(二)在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
(三)船舶吨税、引航费、港务费和其他港口规费的缴付请求;
(四)海难救助的救助款项的给付请求;
(五)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
载运2000吨以上的散装货油的船舶,持有有效的证书,证明已经进行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具有相应的财务保证的,对其造成的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不属于前款第(五)项规定的范围。
第二十七条 本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海事请求权转移的,其船舶优先权随之转移。
二、船舶优先权的特征有哪些
1、标的物的特定性
这是由船舶优先权的对物权性所决定,行使船舶优先权只能针对法律规定的海上财产,当事人不得随意扩大。特定的海上财产的范围各国规定不尽相同,但将当事船舶及其属具列为标的则是共同的。海商法仅将船舶及其属具规定为船舶优先权行使的标的,权利人可以针对产生海事请求的船舶即当事船舶行使权利,不是当事船舶不能成为行使船舶优先权的标的。
2、义务人的相对不确定性
在英美法中,行使船舶优先权是通过对物诉讼程序,在此程序下原告不必列明有关的责任人作为诉讼的被告。民法法系中,由于没有对物诉讼,诉讼只能对人提起,依据权利义务相对应的法律原理,诉讼中船舶优先权人应有一义务人与其对应,这个义务人就是船舶所有人。由于船舶可以出租,可以转让,其占有和所有权关系处于可变状态,所以船舶优先权的义务主体也就处于相对的不确定状态。
3、受偿顺序的法定性
受偿顺序的法定性实际是指受船舶优先权担保的海事请求的受偿顺序必须依法进行,这一点是由船舶优先权效力的法定性所决定的。受偿顺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船舶优先权担保的海事请求与其他的担保物权所担保的海事请求之间,效力优劣的问题;船舶优先权担保的各项海事请求之间的受偿顺序问题,各国对此均有相应的规定,以此达到对特定的利益进行保护的目的。
4、行使方式的司法强制性
产生船舶优先权的船舶能为法院所扣押是行使船舶优先权的前提条件,船舶被依法扣押是行使船舶优先权必经之途,这是船舶优先权的行使方式的强制性的一个方面。拍卖船舶也是权利人受偿的必经程序,而拍卖船舶本身的性质属于司法处分行为,是船舶优先权行使方式的强制性的又一表现。权利人要想从扣押船舶后被请求人所提供的担保中受偿,或者参与对拍卖船舶所得价款的分配,必须得到法院对船舶优先权予以确认的判决,并且该判决必须生效,这是船舶优先权的行使方式的强制性的第三方面。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海商法》的规定,具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转让后,其船舶优先权随之转移。海事请求包括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等。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手律网进行咨询。
中国《婚姻法》中夫妻间的扶养关系,包括其主体、内容和客体。扶养关系的主体是夫妻,分为扶养权利人和扶养义务人。内容涵盖了扶养权利人所享有的受扶养权和扶养请求权,以及扶养义务人所承担的扶养义务。客体则是这些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只有在扶养义务人不履行义务
海域使用权的获取方式,包括依法批准、招标或拍卖获取。海域使用权人的权利与义务,包括依法使用海域、保护合理使用、不得从事未经批准的海洋基础测绘等。海域使用权的使用期限根据不同用途有所不同。在海域使用权变更、转让、继承、终止与收回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也有详
海域使用管理法,包括其目的、范围、海域定义、海域所有权和使用权、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义务和权利等方面。此法旨在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