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商标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进行特许经营。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加盟商)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非企业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注册商标是特许经营的基本因素,也是特许经营体系的基石。如果特许人在没有注册商标的情况下进行特许加盟,就相当于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即使已经签订了加盟合同,加盟商仍有权利以特许人没有注册商标为由随时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费赔偿,这将导致特许人得不偿失。
商标具有唯一性和独占性,只有注册商标的企业才拥有商标的专用权。如果企业的商标没有注册,其他商家可以随意使用,这将对商标标明商品来源的基本作用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商标所代表的商品质量和信誉产生不利影响。只有经过注册的商标,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在同一品类的产品宣传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将未注册的商标冒充注册商标使用,或者使用未注册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的行为,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并要求在限期内改正。对于违法经营额超过五万元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对于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甲方与乙方就所有建设项目开展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合作目标是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造价服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双方规定了详细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出资费用、收益分配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一方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甲、乙双方关于合作代理中国电信业务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费用金额与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和其他事项。甲方需告知员工乙方是业务代理商,提供场地供乙方进行通信设备安装和业务宣传,并有权管理乙方的日常工作。乙方需保证用户正常使用通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