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解决方式
时间:2025-03-1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概念解读
医疗事故纠纷的解决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方式进行。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最有利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不能通过协商私了,私了是无效的。卫生行政部门对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是依照职权进行的,当事人无权私了。只有医疗事故争议和其民事责任争议可以协商解决。
第一步:协商
根据规定,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和其民事责任争议。根据实践,医患双方协商解决赔偿问题有三种情形:(1)不经鉴定,按双方认同的医疗事故等级和各方责任,商定赔偿数额和方式。(2)按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确定赔偿。(3)医疗事故的构成问题经行政处理,医患双方认同卫生行政部门的判定或其审核心的鉴定结论,并据此推行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当事人私了,即医患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解决医疗事故,应当以自愿、平等、合法为原则,一方不得干涉他方的意思自由,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如果双方一致,应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包含双方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原因,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和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并由双方签名。私了协议书没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对方无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只能提起诉讼。但是,一方履行后反悔,可以主张协议违法无效或撤销,并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的是,医患双方不仅可以私了医疗事故争议和赔偿问题,还可以私了其他医患纠纷的民事责任。
第二步:调解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并根据相关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履行;如果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第三步:诉讼
协商后,如果一方不履行,或者经调解后一方不履行,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受理诉讼请求后,会根据提供的证据进行审判。注:关于诉讼的具体流程可以参考法律攻略中的相关知识。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该条例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应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根据该条例第四十八条,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根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履行;如果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解决流程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非法行医罪是违反医疗管理法律、法规,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而医疗事故罪则是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两者在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存在差异,非法行医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
医疗事故住院期限及赔偿
医疗事故住院期限及赔偿的相关问题。住院期限没有具体规定,赔偿数额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用于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带来的医疗风险。
-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用的计算方式、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费用和赔偿项目,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和收入状况有所不同。同时,还规定了参与处理医疗事故的患者近亲属的相关费用计算方法。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
-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
-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
二级医疗事故赔偿标准详解
-
一、打架赔偿标准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