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期间裁员的赔偿问题
时间:2025-06-19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受新冠肺炎影响很多公司无法正常接业务,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只能开源节流,裁员是很多公司的选择。而公司在疫情期间要是要裁员的话,也应该要按照规定赔偿劳动者,2020疫情期间裁员怎么赔偿?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有关介绍,您可以看一看。
一、疫情期间违法辞退员工的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如果按照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就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第47条的规定,经济补偿的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也就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二、疫情期间公司是否可以裁员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且不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情况下,合同到期时间会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满、医学观察期满、隔离期满或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疫情期间公司解散的赔偿问题
疫情期间公司解散后的赔偿问题。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需对员工进行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依据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而定。公司解散的原因包括营业期限届满、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以及被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解散的决议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根据相应比
-
单位支付员工工资的问题及建议
员工工资支付的相关问题。对于住宿费用的支付责任,建议双方协商解决。在疫情防控期间,员工因紧急措施无法提供正常劳动时,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通知支付工资报酬。对于住宿费问题,建议双方参考相关法规和通知,充分协商找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员工权益和用人单位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从重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从重处罚情况。若这种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预防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防治产品属犯罪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同时,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提供便利条件者,亦将被视为
-
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和假劣药品的法律责任
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和假劣药品的法律责任。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防治产品、物资或假药劣药构成犯罪,将依法从重处罚。文章还介绍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注意事项,包括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行为的认定,以及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的计算方
-
非典与劳动合同的解除
-
2020疫情期间裁员的赔偿问题
-
保证人的保证期间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