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争议协商和解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在消费活动中发生争议后,通过自愿、互谅的协商方式,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快速、简便地解决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应进行协商和解。
消费争议协商和解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自主化解争议为目的,贯彻平等与协商原则。
消费争议协商和解的基本要求包括:双方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在互相谅解的前提下,共同弄清事实,分清责任,和谐磋商,自愿达成协议,并自觉、主动地履行协议,以达到自主协商解决消费争议的目的。
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应体现“过赔相当”的原则,经营者不得利用消费者对专业知识不熟悉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坑害消费者,消费者也应避免非理性示偿。
消费争议协商和解的主体是经营者和消费者。根据“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消费者可以直接找经营者协商解决,而经营者不得以“商品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或其它供应商的事”为借口,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或供应商交涉,拒绝或拖延与消费者进行协商和解,而是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消费者协商,并积极主动地与生产企业或供应商进行交涉。
对于设有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的,联络站应作为执行主体;如没有设立联络站,可以由经营者授权或委派的人员担任执行主体。经营者应主动建立相关的和解制度,以便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便捷地自主解决消费纠纷。
消费者使用说明的法律规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时必须遵守使用说明以确保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标准,规定了消费品使用说明的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八个标准,为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提供依据。同时,国家、消费者和生产者三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及法律依据,包括协商解决、投诉调解、行政申诉和提起诉讼等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同途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消费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实体店商家拒绝退货时,消费者应如何维权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咨询和投诉消费者协会,寻求专业建议和帮助;如涉及商品质量问题,可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若商家的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可依法提起诉讼。消费者协会应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并接受社会监
消费争议协商和解的相关内容。其定义为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后,通过自愿协商方式解决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方应遵循事实、法律、平等与协商原则,共同弄清事实、分清责任,和谐磋商并达成协议。主体为经营者和消费者,联络站或经营者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