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的散布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所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对他人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然而,名誉侵权行为指的是公开宣扬法律禁止的内容,即使所述内容是真实的,只要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事实越真实,侵权程度越严重。
诽谤罪不能针对法人、团体和组织进行指控。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和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例如,散布虚假消息,诬称某工厂产品质量低劣,以不正当竞争手段破坏对方,这种行为只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可以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在善意的检举、揭发和批评中存在不实成分,也不应被视为诽谤罪。
此外,《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医生透露病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医生透露病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以及侵犯隐私权的范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医生透露病人隐私将承担侵权责任。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非法跟踪、安装窃听设备等。文章强调应积极维护自身隐私权,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
偷拍他人隐私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根据相关法规,侵犯隐私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文章阐述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分类,并介绍了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和对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方式。最新资讯也强调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的重要性。
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包括隐私权与肖像权。隐私权涉及个人信息的保护,未经许可公开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肖像权则指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肖像进行营利活动。偷拍行为往往同时侵犯这两种权利,导致侵权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手机IP地址的隐私性问题。首先介绍了隐私权的定义和限制,并强调了个人隐私必须受到合法、道德和社会需求的约束。接着,文章提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侵犯隐私权行为的处罚。特别是,文章指出了在网络上获取他人隐私图片和视频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