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哪些内容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目的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达成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意愿;双方同意,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内容
框架协议包括序言和5章16条及5个附件。5章分别是:总则、贸易与投资、经济合作、早期收获、其他;16条依次为:目标、合作措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服务贸易早期收获、例外、争端解决、机构安排、文书格式、附件及后续协议、修正、生效、终止;5个附件依次为: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及降税安排、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的临时原产地规则、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的双方保障措施、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适用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的服务提供者定义。框架协议内容基本涵盖了两岸间的主要经济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关贸易规则
(一)临时原产地规则:框架协议规定,被认定为原产于一方的早期收获产品,另一方在进口时将给予优惠关税待遇。框架协议原产地的确定将主要采用税则归类改变标准和区域价值成分标准。对于临时原产地规则所需的操作程序以及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将由双方原产地规则磋商小组另行商定后实施。(二)临时贸易救济措施:框架协议规定,实施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期间适用的临时贸易救济措施,双方保留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保障措施协定》项下的权利与义务,并达成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的双方保障措施。在实施服务贸易早期收获期间,如对一方的服务部门造成实质性负面影响,受影响的一方可要求与另一方磋商,以寻求解决方案。(三)服务提供者定义:为防止两岸以外的第三方自然人或法人变相享受框架协议的优惠待遇,框架协议以充分照顾两岸服务提供者利益为原则,以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为基础,对服务提供者的定义作了明确规定。(四)争端解决:框架协议规定,双方将于框架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开始就建立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进行磋商,并尽速达成协议,以解决任何关于本协议解释、实施和适用的争端。在前述争端解决协议生效前,任何关于框架协议解释、实施和适用的争端,由双方通过协商解决,或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适当方式加以解决。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使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我们该为祖国的前进感到开心。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甲方与乙方就所有建设项目开展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合作目标是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造价服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双方规定了详细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出资费用、收益分配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一方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甲、乙双方关于合作代理中国电信业务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费用金额与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和其他事项。甲方需告知员工乙方是业务代理商,提供场地供乙方进行通信设备安装和业务宣传,并有权管理乙方的日常工作。乙方需保证用户正常使用通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