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违纪违法获得的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奖励、资格等,应当建议有关单位、部门按规定予以纠正或者撤销。
根据《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对于违纪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纪违法的财物,应当进行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而被没收、追缴的财物,一律上缴国库。
此外,对于违纪违法获得的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奖励、资格等,应当建议有关单位、部门按规定予以纠正或者撤销。
公务员的行政处分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对于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主体提出告诫,使之认识应负的行政责任,以便加以警惕,使其注意并改正错误,不再犯此类错误。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轻微的人员。
记载或者登记过错,以示惩处之意。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比较轻微的人员。
记载或登记较大或较严重的过错,以示严重惩处的意思。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比较严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一定损失的人员。
降低其工资等级。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一定损失,但仍然可以继续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
撤销现任职务。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严重,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
取消其公职。这种处分适用于犯有严重错误已丧失国家工作人员基本条件的人员。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问题及其相关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定义和认定条件,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共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串通的情况。文章还解释了刑法中关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
对于处分法院工作人员时错误适用法律、法规或规定时的处理办法,包括变更或撤销处分决定的情况。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主体,包括国家及公务员机关、公务员、行政公务人员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关于公司和其他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的法律规定。其中涉及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资金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时挪用国有资金也构成犯罪,应按照刑法进行定罪处罚。若案发后未退还资金,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正当防卫、犯罪预备、自首等行为的法律处理情况,同时介绍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行贿罪的相关规定。犯罪者若在犯罪后被认定有罪但可获得减轻或免除处罚。关于缓刑的执行程序,一般由法院宣告后交有关机关执行,具体执行机关因国家司法机关体制和缓刑内容而异。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