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进行违章行为和事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评断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书。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事故责任,为对肇事者作出正确的处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事故损害赔偿提供依据,并教育广大交通参与者,为研究交通事故发生规律和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1) 交通事故中的当事人必须有一方使用车辆,而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范围并无要求。另一方可以是与交通活动相关的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乘客或者行人等,也可以是不以交通为目的,但其活动或者行为与交通有紧密联系的其他人。
(2) 交通事故发生的地点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道路”范围内。具体来说,指的是公路、城市道路和允许社会机动车辆通行的地方,如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具有一定公众通行的场所。在这些地方发生的车辆事故才能被称之为交通事故。但是,如果交警部门接到当事人的报案后,发现事故发生在其他地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7条的规定,仍需对该事故进行认定,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事故双方的赔偿标准也可参照交通事故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
(3) 若事故属于交通事故,则必须有一方的车辆是正处于行进状态,否则不属于交通事故的范畴。
(4) 事故当事人对于事故的发生在主观上处于过失,至少有一方在开车或者行人行进过程中存在过错行为,并造成一定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后果,否则不构成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我国的法律影响。该认定书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制作程序严格规定,内容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证据、形成原因、责任和意外原因等。同时,对制作主体资格、制作时间、制作形式和送达程序都有严格的审查要求。
诉讼中确定被告对象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包括针对肇事司机、车主和单位的起诉。同时,文章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的车主承担垫付责任原则。证据获取方面,强调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重要性,并解释了法院对事故责任认定的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期限及相关申请时限。当事人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调解期限为三十日,可延长十五日。根据伤害程度或事故情况,分别规定了伤残评定申请和尸体检验及丧葬事宜的期限。逾期未处理者需承担相应费用
交通事故索赔中的证据要求和程序。证据要求包括医疗费凭据、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的证据、交通费、住宿费等凭据、伤残鉴定报告、残疾用具费的证明等。索赔程序包括及时报案、保存证据、提起诉讼等。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时需提交的材料包括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