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国家赔偿决定书中的决定不服,可以在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提出上诉。
国家赔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起,以违法为前提;国家补偿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不以违法为前提。
国家补偿的根本属性在于国家对特定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损失的填补,旨在求得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补救,以体现其与普通公众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意味着任何对国家的非难。这可以说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国家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是损害的实际发生,即先有损害,后有赔偿;而国家补偿即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后进行。
国家赔偿责任以金钱赔偿为原则,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等方式为辅;国家补偿责任多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
国家赔偿制度中有追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以后要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作出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追偿,但是国家补偿制度中没有追偿制度。
根据《国家赔偿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形:
赔偿请求人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逾期不予赔偿或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审判员组成。
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关于审理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实施对国家赔偿责任判错制度的重要意义。新规定扩充了确认程序的功能,允许个人或团体在没有正式纠正误判的情况下寻求司法救济。同时,新规定加强救济手段的要求,并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标准。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国家
国家赔偿案件的审判监督程序。包括申请再审的流程、国家赔偿的定义和责任主体、申诉程序至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规定、赔偿委员会重新审查和决定赔偿的流程、检察机关的监督以及立案程序和审查立案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在领取国家赔偿款后,如判决不服,可申请再审。
国家赔偿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国家赔偿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中暴露出赔偿程序原则性过强、赔偿义务机关约束不够等问题。为此,需要修改国家赔偿法,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的国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及其理论基础。国家赔偿责任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责任类型,在不同法系中有不同的定位。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包括代位责任说、自己责任说等。不同学说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