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
时间:2025-04-19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是不是任何免责条款在合同中都具有法律效力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合同当事人对免责事由的约定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合同法》第7条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法》第52条对合同的无效情形做了明确的规定:(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的无效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的内容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认定为无效,包括但不限于免责条款: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3. 损害他人合法权益;4. 违背公序良俗。
免责条款的效力判断
《合同法》第53条对免责条款的效力进行了专门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合同中的以下免责条款将被认定为无效,即“黑名单条款”:1. 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例如生死合同等;2.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的限制
合同当事人约定免责条款时,必须遵守以下限制:1. 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即合同当事人仍需履行其合同约定的基本责任;2. 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即当事人对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失仍需承担责任。综上所述,合同当事人在约定免责条款时,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如果免责条款违反了法律规定,将被认定为无效,并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免责条款也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和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规定
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规定。免责条款是合同中的一部分,旨在免除或限制一方或双方未来责任。其必须具备约定性、明示性和免责性。但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以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非金钱债务的履行问题,包括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后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时,对方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要求履行,但也存在不能要求履行的情形。根据不能履行的具体原因,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包括因债务人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
-
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的确定方式
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的确定方式,包括基于现行法律规定、风险分配理论、过错程度和违约的轻重来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免责条款的特点,如它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事先约定的、旨在免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的责任等。免责条款与附条件的合同有所不同,它只是合同的一项
-
买卖合同履行不能的责任承担方式
买卖合同履行不能的责任承担方式,介绍了不能履行的分类,包括自始不能履行和嗣后不能履行、永久不能履行和一时不能履行等,分析了各种情况下责任承担的方式。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和其他补救措施。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
-
合同主要条款的效力变更
-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