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债权债务 > 破产债务 > 仅延长付款期限是否构成债务重组?

仅延长付款期限是否构成债务重组?

时间:2025-06-27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0910
当前社会中,税企双方对会计政策、税法条文的学习日渐“精细化”,往往一个细微的关键点,就能导致不一样的处理结果。那么,仅延长付款期限算债务重组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仅仅延长付款期限并不构成债务重组。根据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陷入财务困境时,债权人同意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判决做出让步。根据这个定义,债务重组强调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即债权人同意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让步的结果是债权人承担债务重组损失,而债务人获得债务重组收益。如果债权人没有做出让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公允价值等于或大于债务的账面价值,或者债权人收到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公允价值等于或大于债权的账面价值,这些情况都不属于债务重组,不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的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八条的规定,如果采用修改其他条款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确认和计量重组债权。

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

通过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公司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提升公司业绩,化解市场风险,优化企业整体结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行业和企业规模结构的优化。通过资产重组,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可以实现强强联合,形成规模经济显著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

2. 促进集团公司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通过资产重组,集团公司与企业可以进行整合,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和管理水平,降低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 促进企业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企业可以通过出售低效或不具有发展潜力的资产,将资金投入到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或通过收购其他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4. 通过脱胎换骨式重组,提高企业质量,降低证券市场风险。通过与重组方进行资产置换,对公司进行股权结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等调整,可以提高企业资产质量,解决公司面临的退市风险,保护公众股东的合法权益,化解证券市场风险。

5. 活跃证券市场,促进市场创新。企业重组可以活跃证券市场,为资本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多样的途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破产时工人工资的清偿顺序和安置问题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可撤销行为的起算点、债务人财产无效的情况、财产的追回、出资义务、质物和留置物的追回、非债务人财产的返还以及运输中的标的物返还等内容。对于涉及恶意欺骗行为的无效债务,管理人有权追回相关财产,并采取措施保护债权

  •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重组与证券化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相关内容。财政部决定下达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债券额度,通过市场化原则发行债券置换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债务置换旨在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改善债务可持续性,并利好银行体系。虽然央行不会直接购买地方政府债务,但仍需密切合作提供流动性支持,避免市

  •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

  • 企业合并法律事务的程序
  • 仅延长付款期限是否构成债务重组?
  • 房子抵押贷款注意事项有哪些
破产债权债务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