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对仲裁员的回避请求应在收到组庭通知之日起15天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如果要求回避事由的得知是在此之后,则可以在得知回避事由后15天内提出,但不应迟于最后一次开庭终结。
当事人如果以仲裁员披露的事实或情况为理由要求该仲裁员回避,则应于收到仲裁员的书面披露后10天内向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逾期没有申请回避的,不得以仲裁员曾经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该仲裁员回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仲裁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此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了劳动仲裁员的资格条件,包括曾任审判员、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律师执业满三年。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仲裁员有一定的回避条件,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当事人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仲裁员回避申请,并在申请中说明理由并附具相应的证据。仲裁委员会主任将决定是否回避仲裁员。
申请仲裁员回避是当事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保证仲裁员独立公正的重要措施。除了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外,利害关系的范围较广,如同班同学关系、较密切的师生关系、在庭审中表现出来的偏向等均可能导致仲裁员被回避。
当事人应积极正当地行使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权利,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如果需要法律咨询,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仲裁员回避申请的时限、资格条件、回避条件和程序以及其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作用。当事人应在收到组庭通知起15天内提出回避申请,或在得知回避事由后15天内提出。仲裁员需符合特定资格条件,如从事法律或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备相应职称。回避条件包括与当事人或代
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期限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第三十七条 仲裁员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因回避而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
对仲裁员的回避请求应在收到组庭通知之日起15天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如果要求回避事由的得知是在此之后,则可以在得知回避事由后15天内提出,但不应迟于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当事人如果以仲裁员披露的事实或情况为理由要求该仲裁员回避,则应于收到仲裁员的书面披露后10天内
但对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时间,则是有时间限制的,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间内提出回避申请,则其申请回避的权利即归于消灭。无论是仲裁员自行提出回避,还是当事人依法提出回避申请,仲裁员是否回避,都要由特定的机构或特定的人员对回避事由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许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