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民事诉讼的目的是解决原、被告之间存在的争议事实,而要解决争议,必须依靠证据的证明。只有围绕争议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并获得与争议事实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证据,才具备证明力。否则,这些证据将被视为无用证据。
由于案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作为诉讼证据的材料也应当是客观的。无论是物证、书证还是人证,都不能将虚构的事实、推测和假设作为证据。因此,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律师必须注意收集与争议事实直接因果关系或客观关联的证据。
及时原则是指在办理委托手续后,根据案情分析为维护委托人利益而确定调查证据的内容,并及时进行调查和取证。合法原则是指代理律师在收集证据时必须遵循《律师法》、《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收集证据是确保证据具备证明力的前提,违法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合法收集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代理律师在向相关单位或个人调查取证时,应出示《律师执业证》和《律师调查函》或《律师调查专用证明》,说明来意,并告知被调查人应如实提供证据。其次,调查笔录应明确记录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以及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所在律师事务所。调查笔录应由被调查人核对,并由其签名或盖章。
再次,复制被调查单位的材料应由主管人员核实并加盖单位公章,注明日期,并附上调查人(代理律师)的证明。最后,调查证人时不得使用威胁、诱骗或刑讯等非法手段。在调查取证过程中,代理律师应细致认真,不能马虎行事,要收集或提取与证明案件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各种证据。当证人回答不清楚时,代理律师应仔细追问,以获取与案件有关的内容,并进行简明记录。对于物证,应以原物为主;如果难以提取原物,可以提取复制品;对于可能变质或毁灭的物证,应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对于书证,也应收集和提取原件,并在提交法庭时先提供复印件,待法庭审判时再提交原件。
为了落实《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7月6日发布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中指出:“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并已提出调取证据的申请和该证据线索的??”。这要求代理律师必须了解上述规定,并在提出调查取证申请和证据线索的同时,请求法院代为调查取证。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中的补充证据问题。一审中未提交的证据,若在一审后新发现,可在二审中提交并采信。新证据需在二审开庭前或审理时提出,如不需开庭,则需在指定期限内提出。再审时提供的新证据需在申请再审时提出。对方当事人在被告知后,有权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