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额选举是一种选举方式,其候选人人数超过应选人数。应选人数是指需要在此次选举中选出的人数。正式候选人是指经过推举或初选后确定供全体参与投票选举的候选人。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单位确定选出1名领导,这就是应选人数,决定差额为1名。那么,大家或组织就需要推荐出2名候选人,这2人就是正式候选人。这种方式就是差额选举方式。
根据该法第四十一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需要有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才能使选举有效。当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才能当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需要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才能当选。
如果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那么以得票最多的人当选。如果遇到票数相等无法确定当选者时,应当对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最多的人当选。
如果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人数少于应选代表名额,那么剩余的名额需要进行另行选举。在另行选举时,根据第一次投票时得票最多的顺序,按照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需要选出一人,那么候选人应为两人。
根据前款规定,另行选举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需要得票最多,但是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另行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需要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才能当选。
(附)第三十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差额选举中候选人人数的规定。差额选举的候选人人数超过应选人数,选举需过半数选民或代表参与投票才有效。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当选,若超过应选名额,则按得票排序确定;若不足,则进行另行选举,候选人名额依据第一次投票结果确定。对于县级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央确定,十九大代表名额共230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中央要求,做好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性质,加强党的领导,发扬党内民主,严肃选举纪律,突出政治标准和先进性,体现广泛代表性,改善代表结构,规范代表产生程序,确保十九
差额选举是指,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作为一项基本的选举原则,是从1979年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修改后开始实行的。具体的差额幅度为,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
差额选举的优点在于: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有助于从制度上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差额选举的特点在于: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