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是指公司根据章程或法律规定的解散事由停止业务活动,并最终失去法律人格的法律行为。公司解散可以分为自行解散和强制解散两种情况。
自行解散是指根据公司章程或股东决议而解散,与外部因素无关,完全取决于股东的意愿,由股东自由决定。
强制解散是指由于政府行为或法院判决而导致的解散。
根据公司法规定,以下情况之一可以解散公司:
公司章程是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制定的,股份有限公司则由发起人制定并经创立大会通过。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都具有约束力。因此,当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可以决议解散公司。当然,股东也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来维持公司的存在。
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解散公司。
这种解散属于行政强制解散,即在公司经营活动中,严重违反了工商、税收、劳动、市场、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司行为进行规制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取缔公司的主体资格。
如果公司的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继续存在将给股东带来重大损失,并且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解决,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超过10%的股东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开始后,除非是因为破产事由,董事会应立即公告通知股东,并专函通知记名股股东。如果是因为破产事由而解散,法院将公告破产事项。
除非是因为破产事由,解散登记的程序与自愿解散相同。如果是因为破产事由而解散,法院将根据职权进行破产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公司解散的各种原因和程序。包括因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况下公司的解散方式。同时,文章还详细说明了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解散决议方面的不同
新公司法中关于股东申请强制解散公司的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适用该规定的法律条款、申请强制解散公司的条件和程序,以及公司解散的一般原因和强制解散的原因。文章强调了在申请强制解散公司前,股东应首先寻求其他解决途径,并指出强制解散是主管机关或法院作出的命令。
《公司法》中股东会的职权。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并决定其报酬、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方案、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合并、分立、解散等作出
一人有限公司的解散决议书如何撰写,以及公司解散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相关情形。文章指出,公司解散决议书需遵循《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清算组将在规定时间内成立并履行职责,包括通知债权人、办理公告及清理债权债务等。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解散是劳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