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5-04-04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2484
网友田女士告诉小编,她自从去年剖腹产手术之后,时常感到腹部隐隐作痛。最近疼痛加剧,她到医院拍片检查,居然发现体内有一小块医用胶布。她想知道医疗事故的诉讼期限是怎么规定的。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信息,供您参考。

一、短期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下列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 要求赔偿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

(二) 未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的情况;

(三)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情况;

(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情况。

二、长期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然而,如果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当然,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详细分析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争议

在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中,诉讼时效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对“权利被侵害时”的理解上。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必须满足一个前置条件,即已构成医疗事故。

然而,医疗事故的确认权限专属于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及其以上各级医学会。在未经上述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和认定之前,医患双方均不可能“知道或应当知道”。

因此,对于医疗事故赔偿纠纷而言,民法通则中的“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应该被理解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确认为医疗事故时起计算”。

同时,医疗事故的认定是一个需要经过特定程序的鉴定过程,因此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确认为医疗事故的时间通常会滞后于人身损害的实际发生时间,这个时间可能短至数月,长至数年甚至更长。

因此,不能以人身损害的实际发生时间已超过一年作为案件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理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 医疗事故鉴定办理时限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

  •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何种责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参与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若接受财物或其他利益并出具虚假鉴定书,导致严重后果,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情节较轻,其执业证书或资格证书将被原发证部门吊销。违法行为将依照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医疗

  • 医疗欺诈的法律界定及构成要件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 医疗事故罪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