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5-04-04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2484
网友田女士告诉小编,她自从去年剖腹产手术之后,时常感到腹部隐隐作痛。最近疼痛加剧,她到医院拍片检查,居然发现体内有一小块医用胶布。她想知道医疗事故的诉讼期限是怎么规定的。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信息,供您参考。

一、短期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下列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 要求赔偿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

(二) 未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的情况;

(三)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情况;

(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情况。

二、长期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然而,如果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当然,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详细分析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争议

在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中,诉讼时效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对“权利被侵害时”的理解上。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必须满足一个前置条件,即已构成医疗事故。

然而,医疗事故的确认权限专属于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及其以上各级医学会。在未经上述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和认定之前,医患双方均不可能“知道或应当知道”。

因此,对于医疗事故赔偿纠纷而言,民法通则中的“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应该被理解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确认为医疗事故时起计算”。

同时,医疗事故的认定是一个需要经过特定程序的鉴定过程,因此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确认为医疗事故的时间通常会滞后于人身损害的实际发生时间,这个时间可能短至数月,长至数年甚至更长。

因此,不能以人身损害的实际发生时间已超过一年作为案件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理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 医疗纠纷解决程序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 构成医疗事故的四个条件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存在违法或过失行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以及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方式、启动程序、鉴定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鉴定结论的效力和再次鉴定的相关规定。患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 非工伤死亡:是否有获赔权益?
  • 医疗事故过了两年多了还能起诉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