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众筹 >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

时间:2025-07-05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2703
众筹平台是提供众筹融资的信息中介平台,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成交费、会员费、股权、广告和升级促销。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成交费

无论是捐赠型、股权型或是回报型,几乎每一个众筹网站都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成交费。成交费通常为3%至10%,有时甚至高达30%。成交费是众筹发起人和投资者之间的互利安排,只有项目成功时才需要交费。如果项目失败且没有资金转手,通常会将抵押金或投资金返还给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成交费的金额与筹集的资金有关,如果筹集了数十万美元,成交费也会相应上涨。因此,项目和预算计划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二、会员费

虽然这种收费方式不常见,但一些众筹网站提供了“会员”或“认购”服务。只要每月支付若干美元,就可以创建任意多的项目。这笔费用是固定的,即使项目非常成功,众筹平台也不会从项目中抽取资金。

三、股权

一些股权众筹平台除了收取成交费外,还要求交付实际股权。这不仅仅是募集资金的一部分,还涉及到贵公司未来期权收益。这种收费方式类似于投资者的投资。

四、广告和促销升级

除了提供给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常规服务,一些众筹网站还提供额外收费的高级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获得网站的咨询服务、材料评估、视频制作软件或专题位置等。这种“免费增值”模式在高科技产业中很普遍,似乎在众筹产业也越来越流行。众筹服务市场即将开启,这将为众筹网站提供更多寻找合作伙伴和盈利的机会。

众筹平台的设立和牌照要求

股权众筹平台完全不需要牌照支持。股权众筹平台实际上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将一些企业的详细经营信息放到网上供投资人自行判断风险。风险基本上由投资人承担,而股权众筹平台只是协助交易,不涉及资金中介。因此,与银行和保险等机构不同,股权众筹平台不需要获得牌照。然而,监管仍然是必要的。

众筹平台流行的原因

1、信息透明度的提高

互联网公司的普及使创业公司和潜在投资人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

2、多元化投资需求

由于投资者的多元化,他们要求有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产品。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众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渠道。

3、政府支持创业

国内两会对创业非常支持,因此法律法规的认可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股权众筹平台的价值

1、多元化投资渠道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股权众筹是一个简单的多元化投资渠道,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2、机构投资机会

对投资机构来说,通过股权众筹平台有机会获得更多资源,同时也有机会展示自己对项目的判断能力,包括定价能力。此外,股权众筹平台还有助于建立一个基金品牌,方便未来的基金募集。

3、丰富融资渠道

对创业公司来说,股权众筹丰富了融资渠道。此外,在有大流量的平台下,股权众筹还可以获得更多媒体关注和品牌曝光,是一个免费推广企业品牌的机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1元众筹的法律风险

    一元众筹的法律风险,指出在众筹过程中出资人的权益无法律保障,出资人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同时,筹资所得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管机制,股权众筹平台易触碰非法集资红线。虽然目前众筹平台限制在实物回报范围内,但未来可能出现股权作为投资标的和回报的情况,引发法律风险。

  •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包括成交费、会员费、股权以及广告和促销升级等。众筹平台设立和牌照要求方面,股权众筹平台不需要牌照支持,但监管仍然必要。众筹平台流行的原因包括信息透明度提高、多元化投资需求和政府支持创业等因素。股权众筹平台对于个人投资者、投资机构以

  • 股权众筹的构成及规则

    股权众筹的构成及规则。股权众筹由项目方、投资方、平台方和第三方支付构成。规则包括项目必须在30天内达到目标金额才视为成功,筹资失败则退还资金;投资者认购后资金托管,成立有限合伙企业,按出资比例获取股权,众筹不同于捐款,分享收益或承担亏损。

  • 股权众筹谨防的五个陷阱

    对于委托持股模式,众筹股东的名字不会在工商登记里体现出来,只会显示实名股东的名字。尽管法律认可委托持股的合法性,但是还需要证明众筹股东有委托过实名股东。这种委托关系,是众筹股东和实名股东之间的内部约定。如果这种约定没有书面文件,或者其他证据证明,**公

  • 国内股权众筹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
  • 股权众筹有哪些特征
  • 进入股权众筹需要了解什么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