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众筹 >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

时间:2025-07-0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2703
众筹平台是提供众筹融资的信息中介平台,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成交费、会员费、股权、广告和升级促销。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成交费

无论是捐赠型、股权型或是回报型,几乎每一个众筹网站都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成交费。成交费通常为3%至10%,有时甚至高达30%。成交费是众筹发起人和投资者之间的互利安排,只有项目成功时才需要交费。如果项目失败且没有资金转手,通常会将抵押金或投资金返还给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成交费的金额与筹集的资金有关,如果筹集了数十万美元,成交费也会相应上涨。因此,项目和预算计划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二、会员费

虽然这种收费方式不常见,但一些众筹网站提供了“会员”或“认购”服务。只要每月支付若干美元,就可以创建任意多的项目。这笔费用是固定的,即使项目非常成功,众筹平台也不会从项目中抽取资金。

三、股权

一些股权众筹平台除了收取成交费外,还要求交付实际股权。这不仅仅是募集资金的一部分,还涉及到贵公司未来期权收益。这种收费方式类似于投资者的投资。

四、广告和促销升级

除了提供给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常规服务,一些众筹网站还提供额外收费的高级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获得网站的咨询服务、材料评估、视频制作软件或专题位置等。这种“免费增值”模式在高科技产业中很普遍,似乎在众筹产业也越来越流行。众筹服务市场即将开启,这将为众筹网站提供更多寻找合作伙伴和盈利的机会。

众筹平台的设立和牌照要求

股权众筹平台完全不需要牌照支持。股权众筹平台实际上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将一些企业的详细经营信息放到网上供投资人自行判断风险。风险基本上由投资人承担,而股权众筹平台只是协助交易,不涉及资金中介。因此,与银行和保险等机构不同,股权众筹平台不需要获得牌照。然而,监管仍然是必要的。

众筹平台流行的原因

1、信息透明度的提高

互联网公司的普及使创业公司和潜在投资人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

2、多元化投资需求

由于投资者的多元化,他们要求有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产品。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众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渠道。

3、政府支持创业

国内两会对创业非常支持,因此法律法规的认可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股权众筹平台的价值

1、多元化投资渠道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股权众筹是一个简单的多元化投资渠道,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2、机构投资机会

对投资机构来说,通过股权众筹平台有机会获得更多资源,同时也有机会展示自己对项目的判断能力,包括定价能力。此外,股权众筹平台还有助于建立一个基金品牌,方便未来的基金募集。

3、丰富融资渠道

对创业公司来说,股权众筹丰富了融资渠道。此外,在有大流量的平台下,股权众筹还可以获得更多媒体关注和品牌曝光,是一个免费推广企业品牌的机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

    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首先,股权众筹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公募”与“私募”界限,可能触及公开发行证券或“非法集资”红线。其次,股权众筹存在投资合同欺诈的风险,尤其是“领投+跟投”机制中可能出现欺诈行为。最后,股权众筹平台权利义务模糊,需进一步理清与用户之间

  •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包括成交费、会员费、股权以及广告和促销升级等。众筹平台设立和牌照要求方面,股权众筹平台不需要牌照支持,但监管仍然必要。众筹平台流行的原因包括信息透明度提高、多元化投资需求和政府支持创业等因素。股权众筹平台对于个人投资者、投资机构以

  • 股权众筹运营模式及法律风险

    众筹平台一般不以股权、债券、分红、利息等资金形式作为回报,而是从融资成功的项目中收取一定的佣金,比例一般控制在5%-10%。众筹还面临着非法集资和非法发行股票等法律风险。后者是股权众筹容易触碰的法律红线。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股权众筹面临的潜在法律风险即《

  • 股权众筹有哪些特征

    由于中美之间法律、政策的差异性,股权制众筹在我国化身为凭证式、会籍式、天使式三大类表现形式。众投邦是国内首家成长期项目股权众筹平台,该平台结合股权投资,推出主跟投模式,共同投资,分散风险。股权众筹在中国来说,属于一种风险投资补充。

  • 进入股权众筹需要了解什么问题
  • 股权众筹法律解释内容有哪些
  • 股权众筹的出资人利益涉及哪些方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