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四公司参加了S省采购中心举办的一次政府采购活动,其中A公司中标。B公司对A公司提供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不符合招标要求提出质疑,并向S省采购中心提出异议。经S省采购中心答复后,B公司不服并向S省财政厅投诉。随后,S省财政厅作出了驳回B公司异议的行政处理决定。B公司对此决定不满,向S省财政厅住所地所在的J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J区人民法院准备开庭审理的前一天,B公司以需到外地取证为由申请法院延期审理,但未获准。次日开庭前,B公司向J区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
对于B公司是否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问题,J区人民法院内部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B公司向J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关于管辖的相关规定,因此一旦起诉,B公司就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如果案件不属于J区人民法院管辖,只能由该法院依职权审查后移送或报请其上级法院指定管辖。此外,赋予原告提出管辖权的权力可能导致原告滥用权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法解释》)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因此,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均有权提出管辖异议。这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制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该条的解释是一致的,即“提出管辖异议的人必须是本案的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参加诉讼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出,期限内未提出的,应当视为当事人对管辖权无异议。”
关于管辖权异议问题,《行诉法》并未明确规定。实际上,《行诉法解释》第十条第一款规定了当事人有权提出管辖异议,并明确了当事人的范围是指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然而,对于能“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的只有被告,能接到“参加诉讼的通知”的只有第三人。对于被告有权提出管辖异议这一点,无争议。但是,原告和第三人是否有权提出管辖异议引发了一些争议。在法律明确规定之前,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统一认识,并做出明确规定的结论。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相关制度进行法理分析,研究行政诉讼中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制度,特别是对原告是否有权提出管辖异议的问题进行学理解答。
如何反驳管辖权异议。文章介绍了管辖权异议的提出时机、内容、提出方式及反驳方法。当事人应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申请,可通过提供证据、引用法律条款、提出相反观点和理由以及参考类似案例等方式反驳。及时合理地反驳管辖权异议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
中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关于管辖异议的再审问题。申请人对管辖权异议的生效裁定不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而法院可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管辖错误的案件进行再审。但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了当事人不可对管辖权异议申请再审的情形。对管辖权异议裁定进行再审会造成逻辑混乱
原告起诉后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问题。被告声称双方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条款在签订过程中被私自更改,要求将案件移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审理。律师建议原告在答辩中提出异议,要求法院要求对方提供原件作为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贪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职能管辖交叉的状况。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案件涉及多个罪名时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管辖协商;二是发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犯有不属于自己管辖的罪行时的处理。职能管辖涉及公、检、法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分工,对于新罪行的处理也有不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