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如何认定知假买假行为

如何认定知假买假行为

时间:2025-06-25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3379

一、不合格产品

不合格产品是指商品的质量没有达到国家质量管理法规所规定的标准的商品。不合格产品包括以下情况:

  1. 没有达到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的商品;
  2. 伪造和虚构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的商品;
  3. 没有合格证或者没有合法单位允许销售证明的商品;
  4. 没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的厂名和厂址的商品;
  5. 限期使用的商品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商品;
  6. 制造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商品;
  7. 凡属处理品的(含次品、等外品)而没有在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的商品;
  8. 已经失效、变质的商品。

二、冒牌货

冒牌货是指假冒商标的商品。冒牌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假冒商标,同时产品本身没有达到同类产品的最低质量标准的,属于不合格的产品;
  2. 假冒商标,但商品本身的质量达到同类合格产品的最低质量标准的,属于合格产品。

行为划分

主观故意买假行为

主观故意买假行为包括以下情况:

  1. 消费者和销售者都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但出于商品廉价的目的而购买;
  2. 消费者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而销售者并不知道的情况下,消费者向销售者主动发起假冒伪劣商品的求购或者调包,出于对商品生产厂家和商品销售者的牟利目的而有意购买。

过失买假行为

过失买假行为是指消费者明知即将购买的商品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但认为非假冒伪劣商品的可能性大而执意购买商品的行为。

判断标准

知假买假与敲诈勒索

判定知假买假者的索赔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的前提是确定其所购商品是否的确为“假”。如果经过有关部门确定该商品为假,知假买假者要求依法获得相应赔偿,是正常且合法的维权行为。若商品本身不假,索赔人故意用其他方式索赔,这类行为就涉嫌敲诈勒索。

知假买假与消保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惩罚性赔偿金来鼓励消费者同欺诈行为的假货作斗争,从而实现其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根据该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

结论

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在明明知道即将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货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行为。对于知假买假行为,我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婚外情期间对小三财物的追回权

    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及婚外情期间对小三财物的追回权。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应平等处理,擅自处分共同财产为无效行为。赠与小三的财产损害无过错配偶的权益,应认定为无效并返还。单纯的婚外情不受法律调节,但涉嫌重婚罪的将受到刑法处罚。离婚时,

  •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建发电器制品(深圳)有限公司与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建发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中基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法院认定中基公司构成侵权,判决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建发公司经济损失30万元。

  •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从轻情节的规定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从轻情节的认定、犯罪构成等。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收受财物。对于犯罪情节

  • 买车遇到套路贷应采取的法律措施

    购车者遇到套路贷时应采取的法律措施。套路贷是一种诈骗行为,购车者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犯罪事实。在套路贷刑事案件中,主犯和从犯的认定有明确规定,多人共同实施套路贷犯

  • 案情
  • 工伤认定的时限
  • 法律上如何判定剽窃行为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