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也被称为认股权,是指根据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高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经理人)在规定的期限内(通常为5至10年)按约定价格(认股价或行权价)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一般超过10万元)。持有股票期权的经理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行权或放弃行权。股票期权作为一种物质激励机制,将经理人的个人经济利益与企业经营业绩联系起来,以提高经理人的努力程度,延长其为企业服务的年限,推动企业的发展。
股票期权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并在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据相关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500家大企业中,有89%的企业采用了向经理人授予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目前,在国外一些大企业的总股本中,股票期权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
股票期权在中国引入的时间只有两三年。最初,股票期权仅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进行试点,例如**村置业、**笔业和**制药等10家公司在1999年底被北京市体改委确定为首批股票期权试点企业。一些在香港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如联-想、方-工等也率先采用了股票期权。最近,北京、深圳等地的许多企业也纷纷采纳了股票期权。在此之前,我国曾推出并采取过“月薪制”、“年薪制”和“年薪+奖金”等激励措施。然而,目前我国的股票期权制度仍处于起步和试行阶段,相应的法律规范尚未出台(仅有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认股权试点管理办法》的试行稿),理论界也尚未有全面、系统和成功的研究成果。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具有以下作用:
1. 激励经理人:股票期权将经理人的个人经济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激励经理人更加努力地经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延长服务年限:持有股票期权的经理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选择行权或放弃行权,这使得经理人更有动力长期为企业服务。
3. 推动企业发展:通过股票期权,经理人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促使经理人积极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一般采用内在价值法或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是指将股票期权的行权价值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经理人的报酬成本,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公允价值法是指将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作为经理人的报酬成本,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确定。
利用股票指数期权和股票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策略。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了如何利用看涨股票指数期权进行套期保值,以及股票指数期货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文章指出,股票指数期权可以锁定价格变动的风险并获取有利收益,而股票指数期货主要锁定风险但可能放弃获利机会。这
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分析了制度设计本身和实施环境对激励机制的影响,特别关注了股票期权制在转轨经济中的适用性。文章还指出国有上市公司质量低下的原因并非只是激励不足,而是与经理的特权有关。国有上市公司经理正分享两种体制的好处,却没有承担成本,导致公司
克·修斯的期权定价模型在股票指数期权定价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欧式看涨和看跌股票指数期权的定价公式,并使用具体示例解释了如何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期权定价。通过该模型,投资者可以计算出股票指数期权的合理定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原始股上市后的交易方式。原始股上市后被称为限售股,需等待一年后才能交易。交易途径包括:一是通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的发行方式,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二是通过证券交易场所内的股份转让方式。发起人的股份三年内不得转让,而其他股份需遵守证券交易规则进行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