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女职工 > 女职工哺乳期规定

女职工哺乳期规定

时间:2025-03-14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4262
对广大女职工来说,在职期间怀孕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然而怀孕期间以及哺乳期间假期以及待遇问题关乎到广大女职工的利益。那么,女职工哺乳期规定是怎样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说明,希望会对您有帮助。

一、哺乳时间安排

根据法律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1小时的哺乳时间。如果女职工生育多胞胎,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天的哺乳时间应增加1小时。

二、禁止从事劳动

在婴儿未满一周岁的哺乳期间,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以及其他与哺乳期禁忌相关的工作。此外,用人单位也不得安排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三、哺乳假

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也可以向用人单位请哺乳假。是否准许请哺乳假由用人单位批准。女职工在哺乳期间的工资应按不低于生育津贴的60%支付,但不得低于当年度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法哺乳假假期及待遇

一、生育第一个子女

女职工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请哺乳假6个月,并且可以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至子女满14周岁)。

二、生育第二个子女

女职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请哺乳假3个月。这符合计划生育条例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规定。

三、独生子女的女职工

对于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给独生子女的女职工请哺乳假一年,包括产假。在哺乳假期间,工资照发。不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发放。

四、假期待遇

请3个月或6个月哺乳假的女职工,其工资按照基本工资加职务岗位津贴和省直补贴的80%发放。这不会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和计算工龄。

请一年(含法定产假)哺乳假的女职工,工资照发,但职务(岗位)津贴和省直补贴停发。同样,这也不会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和计算工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发放。

五、双生以上的女职工

对于双生以上的女职工,可以实行产后休息一年。在产假以外的工资方面,按照基本工资的80%发放。

六、哺乳时间安排

抚育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班工时内应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每次哺乳时间为30分钟,包括人工喂养。也可以将两次哺乳时间合并使用。对于双生以上的女职工,哺乳时间按照单胎哺乳时间的倍数增加。哺乳时间及途中往返时间应扣除劳动定额,但工资照发。

七、延长哺乳期

如果婴儿满周岁后被确诊为体弱儿,可以适当延长哺乳期,但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八、更年期综合症的女职工

对于确诊患有更年期综合症且症状较重的女职工,每月可给予1-2天的公假休息。

九、教师产假

对于教师产假正值寒暑假期间的,其寒暑假休假时间可以顺延,根据国家教委教人[1992]8号文件的规定。

十、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女职工,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不能以怀孕、生育、哺乳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

十一、男方护理假

对于男女双方均晚婚晚育的情况,男方可以享受5-7天的护理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女职工生育保险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

    女职工生育保险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文章介绍了女职工在生育保险方面可能遇到的劳动纠纷问题,如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争议。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调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等。同时,文章强调了女

  • 妇女产假工资计算方法

    妇女产假工资的计算方法。文中详细说明了产前假、产假、产假工资以及男方看护假的具体规定。女职工的产假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难产、多胞胎生育、晚育等情况都有明确的产假规定。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此外,单位可以根

  • 女职工哺乳期的劳动保护

    女职工哺乳期的劳动保护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不得从事高强度劳动和禁忌劳动,禁止延长工作时间和安排夜班劳动。同时,《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详细规定了哺乳时间和工资待遇,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享受特殊保护,包括授乳时

  • 女性哺乳期特殊权益保护

    女性哺乳期特殊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案例。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变更哺乳期女职工的工作岗位时,必须征得女职工的同意,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况降低工资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练女士在产假结束后返回公司上班,因不同意岗位调整而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

  • 女职工哺乳期规定
  • 产假工资怎么算?
  • 员工哺乳期可以不上班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