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独资企业主体资格的规定
时间:2024-12-29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个人独资企业的主体资格
个人独资企业的定义
个人独资企业,又称独资企业或独资商号、单人公司、个体企业等,是指由一个自然人单独投资并经营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是我国私营企业中的一种企业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的民事主体资格
个人独资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主体,与投资者个人的民事人格密不可分。尽管我国民商法律规定了个人独资企业的民事主体资格和民事责任,但对于个人独资企业被转让后和投资人死亡后的民事主体确定和民事责任承担问题尚未有明确规定,导致在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一致的做法。
个人独资企业的转让与债权债务
当投资人将个人独资企业整体出让给他人时,企业的形式虽然未变,但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是原投资人的个人行为,其转让应视为原企业的消亡,而产生的是新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在转让前以企业名义经营,所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实际上属于原业主个人的债务。当企业脱离业主或解散时,债权和债务并未消亡,业主仍享有企业成立前以企业名义形成的债权,并承担以企业名义形成的债务的个人责任。当受让人以对价取得该企业后,他既无权主张企业原债权,也没有义务偿还原债务。一旦发生纠纷,只能以原业主作为诉讼当事人,并由其承担企业转让前的债权和债务。当然,如果出让人与受让人达成了由受让人承继企业原债权和债务的协议,并通知了企业债务人,得到了企业债权人的同意,那么新的投资人应按约定清偿债务和主张债权。此外,如果原企业业主为逃避债务,以无偿或恶意串通低价转让个人独资企业,企业的债权人应具有对该转让行为的撤销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伙人代位权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劳务、法人、对外转让出资、出资、竞争、交易、事务执行、丧失偿债能力、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和财产继承等方面的区别。
-
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是什么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
-
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
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简单,经营管理方式灵活。个人独资企业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却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个人独资企业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
-
个人独资企业申请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一)投资人签署的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申请书;同时,由于个人独资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财产,一旦与外界发生纠纷时,更有利于及时实现债权人的债权。因此我国将个人独资企业以其他组织形式赋予其民事主体资格。个人独资企业在申请登记时,需要提交相应的文件。包括
-
个人独资企业主体资格的规定
-
原投资人将个人独资企业转让有哪些情况
-
一人有限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