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婚后共同财产 > 婚前存款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婚前存款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时间:2025-03-12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5745
婚姻也有可能涉及到房产的一些关系,婚前房一般来说属于个人财产,在离婚时最难以分割的财产就是房产。那么,婚前房产如果没有进行登记的是否能够分割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婚前存款的性质

婚前存款属于婚前财产,具有银行记录作为证明,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法官通常会采信。然而,如果一方将婚前存款用于婚后生活或购买婚后财产,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如果对方没有投入或动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婚后财产可以视为个人财产。然而,一旦用于共同生活,财产的性质就变得模糊。

婚前房产的分割问题

已登记的婚前房产

如果婚前已经完成产权登记,并且房产登记在个人名下,产权归属没有争议。然而,一旦婚后财产与该房屋的按揭贷款混合,分割就变得异常麻烦。具体分析见下文专题。

夫妻共同财产的特征

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如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以及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夫妻共同财产的时间范围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

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

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包括夫妻通过劳动所得的财产和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但法律明确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除外。在这里,“所得”指的是对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要求对财产实际占有。例如,在婚前获得的稿费,但在婚后才实际支付的,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同样地,如果在婚后承诺支付的稿费直到婚姻关系终止前仍未支付,那么这笔稿费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理权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夫妻一方对共同财产的处分,除另有约定外,应取得对方的同意。

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明

无法证明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对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难以确定的,主张权利的一方有责任举证。当事人无法提供有力证据,法院也无法查证时,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类似的规定也存在于国外,例如瑞士民法典第226条规定:“凡无证据证明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的财物均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均等分割。根据实际生产、生活需要、财产来源等情况,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考虑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

夫妻一方死亡的财产分割

夫妻一方死亡后,财产分割时应先将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归属给另一方,其余财产视为死者的遗产,按照继承法进行处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军人婚内出轨离婚财产分割规定

    军人婚内出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规定。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界定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明确,军人的伤亡保险金等属于个人财产,而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以及住房补贴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确保公平合理地进行财产分割。

  • 婚前存款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婚前存款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的问题,包括婚前存款和房产的分割问题,夫妻共同财产的特征、时间范围、来源、所有权和处理权等。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均等分割,但对于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分割存在复杂性。文章还涉及夫妻一方死亡后的财产分割问题。

  • 婚前财产离婚怎么分?

    婚前存款属于婚前财产,没有争议,证明难度也不大,一般来说,婚前存款均有银行记录,而且,这种记录公信力比较强,法官采信的程度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多数的可能对于夫妻共同财产,还有就是婚前的个人财产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不知道如何来进行划分,比如说如果

  • 婚前财产的收益是否算作共同财产?

    根据司法实践总结,一般来婚前一方的股权在婚后的股权收益是夫妻共同财产,但股权转让款不是夫妻共同财产。婚前的股票、基金在婚后的增值或贬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或债务,但本金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前存款在婚后的而利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并未

  • 涉外婚姻的婚前财产怎样认定
  • 婚前存款是夫妻共有的吗
  • 复婚房子是共同财产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