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主体都是自然人,需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才能受到处罚。然而,由于实施网络犯罪行为的主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成年人,甚至有些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这也是未成年人成为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您好,哪些利用互联网有害个人、法人的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1、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2、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保护原则面对的挑战:从理论上说,各国对这类案件都享有刑事管辖权。然而,并非所有案件都必须实施实际的管辖。因为这类案件的犯罪人、受害人、证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大多数位于国外,无法全部进行管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严重侵犯本国公民利益、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大多数国家都积极主张刑事管辖权。受侵害的国家可以向犯罪人所在国提出引渡犯罪人交付诉讼,或者诉诸其他形式的国际司法协助,要求相关国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保护原则是为了针对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在本国国家或公民实施犯罪而设立的刑事管辖原则。然而,由于网络犯罪的跨国性和危害程度,导致保护原则也无法有效实施。
普遍原则面对的挑战:普遍原则主要是针对某些国际犯罪(如空中劫持、灭绝种族、侵害外交代表、贩毒、海盗等)由国际条约加以规定,要求缔约各国实行普遍管辖。尽管网络犯罪具有全球性和危害的扩散性,但目前立法来看,如果在互联网上没有实施条约规定的国际犯罪,无法对网络犯罪实施普遍管辖。如果要实施普遍管辖,不仅需要根据网络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还需要修订相关的国际条约。
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主体问题
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主体问题,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利用互联网进行有害行为可能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包括侮辱、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盗窃等行为。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网络犯罪的跨国性与刑事管辖原
根据刑法的规定,犯此罪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破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