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取制止违法侵害行为以免受正在进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侵害时,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然而,对于事先挑拨、故意挑逗他人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制止违法侵害为名对他人加以侵害的行为,以及互相斗殴的行为,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行为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以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
行为人主动放弃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有效地防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造成损害的,不予处罚;若造成损害,应减轻处罚。
行为人已着手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因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成功,应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
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予以收容教养。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具备《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九条减轻处罚情节的,按以下规定适用: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是指行为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第一次被公安机关发现或查处。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初次违反治安管理”:
对扰乱居(村)民委员会秩序的行为,根据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侮辱、诽谤、殴打他人、故意伤害、故意损毁财物等),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对破坏居(村)民委员会选举秩序的行为,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行为的处罚,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知殴打、伤害的对象为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六十周岁以上的人。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结伙”是指两人(含两人)以上;“多次”是指三次(含三次)以上;“多人”是指三人(含三人)以上。
对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偷越国(边)境和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行政处罚,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七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不再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规定。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居住场所与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经营场所合一的,在经营时间内对其检查时,应按照检查经营场所办理相关手续;在非经营时间内对其检查时,应按照检查公民住所办理相关手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条的规定,治安案件的被侵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在概念、行为性质及处罚等方面的区别。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其情节未达刑事犯罪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行政拘留、罚款等,而刑事违法行为的处罚更为严厉。同时,治安管理处罚需遵循行为与处罚法定、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不予处罚情形下违法所得的处理规定,包括追缴范围和程序。公安机关对不予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依法追缴违法所得和收缴非法财物。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没收违法所得的程序、救济方式等。包括人民法院发出公告、参与诉讼的权利、审理申请、
行政拘留申请书的撰写和相关法律意义与特点。申请人XXX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被决定行政拘留十日,现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并请求暂缓执行。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之一,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况。其特点是只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有拘留裁决权,期限限制在1日以
网络骚扰和网络暴力的问题。网络骚扰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性质恶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被处以拘留或罚款。对于网络暴力,它混淆真实与虚假,侵犯个人权益,对当事人造成身心伤害,并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同时,网络暴力对网民道德价值观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