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法律后果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法律后果

时间:2025-07-18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673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是具有名誉权的,而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是属于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诽谤捏造事实的法律后果是哪些?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捏造事实行为,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会承担治安管理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但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果提供证据存在困难,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捏造事实诽谤的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的,可能会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
  2. 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3.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4.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
  5.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
  6.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

诽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诽谤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诽谤罪的主体和责任

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对于一般诽谤行为,行为人需要年满16岁。16岁以下的人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同时也是刑事责任年龄。如果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其监护人有赔偿责任。

故意和目的性

诽谤罪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真实事实并加以扩散,或者扩散某种虚假事实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法律后果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法律后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侮辱和诽谤行为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和刑事责任。具体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款和剥夺政治权利等。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侵犯对象、责任主体以及行为人的故意和目的性。

  • 未成年网络暴力判刑标准

    网络暴力可能涉嫌侮辱罪或诽谤罪,一旦构成这两种罪行,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如果发生网络暴力,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并要求获得民事赔偿。《刑法》第246条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具

  • 造谣罪和造谣诽谤罪有什么区别

    造谣罪和造谣诽谤罪实际上是同一罪,即诽谤罪,并没有区别。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行为人散布虚构的事实,且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行为人必须是故意为之。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如果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

  • 骂人能否造成故意伤害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生命健康权,而骂人侵犯的是名誉权,所以骂人是不会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但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

  • 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差别是什么
  •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管辖
  • 有期徒刑具体多少时间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