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时间:2025-04-0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劳动争议的起诉时效
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超过时限的诉讼请求一般不予受理。然而,如果因为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逾期,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来解释逾期的原因。
二、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情形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一)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选择以下解决途径:1. 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如果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2. 仲裁解决:当事人不愿意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3. 诉讼解决: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除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另有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的仲裁申请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起始日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天数的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
一、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
多种人身伤害相关的法定时间,包括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以及行政部门处理时限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交通事故调解、学生伤害事故调解、身体受到伤害等方面的诉讼时效及相关时限。同时,也介绍了行政部门处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的处理时限。
-
公务员的休假期规定
公务员的休假期规定,包括病假、年休假及相关福利待遇。不同工作年限的公务员享受不同天数的年休假,假期需在同一年内使用,可集中或分段安排。公务员在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也有明确规定,病休期间超过六个月的时间不计入连续工龄。不享受年休假待遇的情况包括考核不合格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如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