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界定
时间:2025-09-30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网友提问:
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被视为职务发明创造。对于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于执行任务的单位,一旦申请被批准,该单位即成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
相反,非职务发明创造指的是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旦申请被批准,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即成为专利权人。
对职务发明创造的约定
对于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并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那么按照双方的约定执行。
职务发明创造的范围
根据《专利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包括以下情况:(1) 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2) 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做出的发明创造;(3) 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本单位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定义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而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指的是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通过以上的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清楚地界定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并确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来明确职务发明创造的权益分配,确保公平合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界定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界定。根据《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任务或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于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则归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对于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双方可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和归
-
职务发明专利如何转让,需要注意什么
这是专利转让流程关键一步。只有专利转让人和受让人双方取得一致的意见之后才能有效地开展之后的转让相关工作。当专利局审查后,会对审查结果做出通知。被授予专利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和约定,给予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以及相关的专利管理、技术转移人员奖励和报
-
公司任职期间的技术,个人离职后能申请专利吗
公司任职期间的技术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
-
职务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内容
职务发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奖励和报酬,这是发明人对职务发明享有的物质性权利,也是保证发明人与单位利益平衡的关键。因为发明创造从根本上来说,是发明人、设计人智力活动的成果。目前,我国《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对职务发明的奖励和报酬作了明确规定。
-
职务发明专利个人可以转让吗
-
职务专利怎么交易
-
职务发明的申请权是单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