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理赡养案件中,需要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可以通过多开展巡回开庭、就地办案等方式,使被诉子女及旁听群众受到更深刻直观的教育,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父母在赡养纠纷中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行,为孩子们树立孝敬老人的榜样。对待孩子们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此外,父母应该认识到抚养孩子成人是他们的责任,不应该过分包揽,也不应该将自己的财产全部分掉。保留一部分财产可以为父母的生活提供保障,减轻子女们的赡养负担。同时,这些财产也可以根据子女的表现来确定将来的继承份额,对子女的行为起到激励或抑制作用。
赡养义务的履行大多需要通过儿媳妇来实施。如果儿媳妇们的工作做不通,即使达成了赡养协议,履行起来也相当困难。赡养纠纷的执行内容除了物的执行外,还有行为的执行。物的执行相对来说较为容易,由儿子们直接给付就行。但行为的执行就落到儿子媳妇们身上,例如在有病时的照顾。如果儿媳对调解协议或判决内容不满,执行起来就会出现问题。
赡养纠纷中,子女因家庭财产分配不均,将平时积累的怨气发泄在赡养纠纷中。在我国,父母在子女结婚后即分家生活,分家时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对子女的观念差异等原因,财产分割不平均。有些子女认为父母在分家产时存在偏心,因此在父母年老需要赡养时,以家产分配不平均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有些家庭中出现两代人都需要子女赡养的情况。这使得应尽赡养义务变得十分沉重,尤其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子女往往需要负担自己及配偶父母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导致力不从心。
极个别子女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没有真正意识到赡养老人是自己的法定义务,对其违法性缺乏认识。他们以各种借口不愿履行赡养义务,从而引发诉讼。
在一些子女较多的家庭中,女儿们纷纷出嫁远离家门,仅在逢年过节时看望父母并留下钱物。赡养父母的重任通常落在儿子们身上,而具体执行赡养义务往往由儿媳妇们来负责。儿媳妇之间本来就存在竞争关系,在对待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更是互不相让。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以自身难保为由不给父母提供经济支持,而经济条件好的人则认为同样是父母所生,自己为什么要承担更多责任。甚至有些人为了尽孝心,还会说一些冷言冷语。女儿们则认为,有几个兄弟姐妹,自己没有必要承担太多责任,否则会引起别人的议论。
在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后再婚,子女不同意的情况下,子女以此为借口不履行赡养义务,导致父母生活困难,进而引发诉讼。
杨______对李______继承纠纷案的答辩。答辩人请求法院驳回原告李______的诉讼请求,强调自己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有权继承遗产。答辩人要求继承堂屋与东屋,并请求法院确认和保护其继承权。
孝道在华夏文明史中的地位以及赡养法的必要性。历史上,孝道被视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父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法律对赡养老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存在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建立赡养法需要重视家庭和谐、对年老父母的尊重和关怀,以及
患有老年痴呆的孙某在养老院接受照料期间身上出现伤痕的情况。孙某的监护人女儿认为养老院未尽到照料义务,将养老院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养老院对孙某负有较高程度的照料义务,但无法证明其已尽到相应注意义务,因此判决养老院赔偿孙某医疗费和抚慰金共计1万元。
抚养费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是否必须出庭的问题。必须到庭的被告指的是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的被告以及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一般需亲自出庭,除非有特殊情况且已提交书面意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中,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