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籍船舶和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的外国籍船舶。标准包括:
船舶含油污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
紧急处理排放区域排放浓度(毫克/升) |
---|
内河不大于15 |
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内海域不大于15 |
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海域不大于100 |
船舶生活污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毫克/升)
项目 | 内河 | 沿海(距最近陆地4海里以内) | 沿海(距最近陆地4~12海里) |
---|---|---|---|
生化需氧量 | 不大于50 | 不大于50 | |
悬浮物 | 不大于150 | 不大于150 | 无明显悬浮物固体 |
大肠菌群 | 不大于250个/100毫升 | 不大于250个/100毫升 | 不大于1000个/100毫升 |
船舶垃圾排放规定
排放物 | 内河 | 沿海 |
---|---|---|
塑料制品 | 禁止投入水域 | 禁止投入水域 |
飘浮物 | 禁止投入水域 | 距最近陆地25海里以内,禁止投入水域 |
食品废弃物及其他垃圾 | 禁止投入水域 | 未经粉碎的禁止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内投弃入海。经过粉碎颗粒直径小于25毫米时,可允许在距最近陆地3海里之外投弃入海 |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重要性及其在船舶碰撞事故中的责任划分。文章介绍了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要件,阐述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背离规则的情况,并指出海事执法人员在分析碰撞责任时,应根据事实经过和双方的避让措施来判断。文章还详细说明了船舶碰撞事故责任的三种情况。
发生在夜间能见度良好的特定条件下的重大碰撞事故。两船在东矶列岛的半边山处发生碰撞,导致L轮翻沉,造成七人死亡一人失踪的悲剧。事故责任分析显示,L轮严重违反了避碰规则中的让路船行动和狭水道规定,没有采取任何避让措施,强行横越Z轮船头,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船舶碰撞事故的处理程序。发生碰撞后,需采取紧急措施了解概况并报告。处理船体破损和油污染时,需采取措施减少进水、组织排水和堵漏,并处理火灾和油污染。对于人员伤亡和沉船,需立即抢救和施救,维持通航秩序和进行信息交流。航行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主辅机情况、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适用范围、不同行业的排放标准等。该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不同行业执行不同的排放标准,新增加的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不再执行本标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