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向法院提交民事或行政起诉状后,法院应根据法定条件登记立案。如果无法当场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书面凭证注明收到日期。如果有必要补充相关材料,法院应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法院应在七天内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的规定,如果在立案工作中出现不接收诉状、接收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诉状内容、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扰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决定等违法违纪情况,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投诉。
人民法院应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天内查明事实,并将情况反馈给当事人。如果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应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如果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告官”依据的法律是《行政诉讼法》,建议您认真了解该法律的各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订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对“民告官”的受理范围作了新的规定。其中第十二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行政诉讼的范围。
除了上述规定,人民法院还受理根据法律和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本站还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关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问题的批复、强制执行公证的程序、公证强制执行的作用及特征。当事人对公证债权文书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法院不予受理,但若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公证强制执行简化了
可能判处五年以上但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为十年。数罪并罚情况下的刑期执行规则包括判决宣告前、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的不同情形。在看守所期间,犯罪嫌疑人是不被允许打电话的。律师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中,会见在押犯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其他情况下有权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并已过上诉期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上诉的问题。已过期则不能再上诉。同时详细阐述了上诉的程序、提起条件及哪些人有权提起上诉,包括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等。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提起诉讼的时效、直接提起诉讼的时效、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时效以及起诉期限耽误的情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对于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时效要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并可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