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在离职前应提前一个月向公司提交辞呈,以便公司能够寻找替代工作者。如果员工未提前提交辞呈,离职后可能需要赔偿因此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但是扣发工资的做法通常不被支持,尤其是现在国家对扣发工资问题非常敏感。
离职和辞职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根据以前的规定,离职通常指的是尚未丧失劳动能力的干部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需要向用人单位提出离职申请,并经批准后办理离职手续,享受一次性的离职费待遇,同时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当然,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会发放离职待遇。例如,归侨、侨眷职工因私获批准出境定居,对于不符合退休或退职条件的人员,可以办理离职手续,并按规定发放一次性的离职补助费。根据工龄,每满1年发放1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工龄超过10年的,从第11年起,每满1年发放1个半月的本人标准工资,但离职补助费总额不得超过24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
然而,国家劳动总局在《关于职工要求离职另谋职业问题的复函》(劳险便字66号)中规定,要求离职并在城镇另谋职业的职工,在离职后不享受离职待遇。辞职的职工在1983年4月9日发布的《全国整顿企业劳动组织工作座谈会纪要》(劳人计[1983]12号)之前,并没有享受辞职生活补助费的待遇。此后的辞职费标准也低于离职费标准,即城镇职工每满1年发放相当于本人半个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6个月的工资;回农村的职工每满1年发放相当于本人1个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最高不超过12个月的工资。这种辞职费仅适用于原来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执行。虽然最初的规定中离职是针对干部,而辞职是针对工人,但是随后的规定越来越模糊。自从实行劳动合同制以来,这两种政策规定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少。然而,仍有一部分职工需要适用这两种政策。
自动离职和擅自离职的含义相同,都指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和单位的行为。这种不辞而别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通常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用人单位往往会追究该劳动者的责任。对于擅自离职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旷工处理,给予除名。根据国家规定,自动离职的劳动者不享受任何待遇。
员工如果想要离职,应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来实施。如果公司不批准离职,员工可以寻求劳动部门的帮助,而不需要采取自动离职的行为。
自动离职是否会导致工资扣除以及相关的离职规定和待遇。根据劳动法,员工应提前提交辞呈以便公司寻找替代人员,未提前提交可能需赔偿损失,但扣发工资不被支持。离职和辞职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自动离职和擅自离职是不辞而别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不享受任何待遇。员工
当然,有的也不发离职待遇。通常员工擅自离职以前的出勤时间的工资应当正常计算。根据劳动法规定的,如果是自动辞职的,假如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不会的,劳动者有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不能任意克扣。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综上所述,员工在保险公司工作,可以和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或者自动离职,不管是哪种方式,公司都不得克扣员工上个月的工资,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被公司扣工资后,员
没签合同自动离职会赔钱。公司应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