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辩护 > 刑事自诉案件中的代理人

刑事自诉案件中的代理人

时间:2025-05-06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8083

一、代理人的身份

在刑事自诉案件中,代理人是指律师或其他公民受自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表其参与诉讼。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0条的规定,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中,只有自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代理人,而其他人如自诉人的亲属则无法代理自诉人,这与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委托代理人的情况不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律师、自诉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自诉人的监护人、亲友等都可以充当代理人,但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则不能充当代理人,因为他们无法行使诉讼代理的权利。

二、代理人的诉讼地位

自诉案件中,代理人的诉讼地位具有特殊性。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是一方当事人,行使控诉职能。然而,当被告人提起反诉后,自诉人也成为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同时,自诉人委托的代理人也可以接受被告人(原自诉人)的委托,作为其辩护人,即从行使控诉职能转变为行使辩护职能。实际上,代理人在自诉案件中扮演着两个角色。同样,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提起反诉后,由于诉讼地位的变化,原来委托的辩护人也可以成为自诉人(原被告)的代理人,即从行使辩护职能转变为行使控诉职能,也具有双重身份。

三、代理人的工作

律师在担任自诉人的代理人时,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把好收案关。在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委托代理人的时间一般是在法院未受理案件之前。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委托与否需要认真听取委托人对案件的叙述,查看相关证据,分析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接受代理,或者告知委托人向有管辖权的部门控告或起诉。2.办理委托手续。接受代理后,需要办理委托手续。首先要签订委托合同,明确代理权限,避免在诉讼中因权限不清而无法代理。委托合同一式四份,分别交给受理案件的法院、委托人、律师事务所保留和承办律师。3.代写自诉状。接受委托后,承办律师需要代自诉人写自诉状。自诉状的内容包括自诉人、被告人的个人信息,请求部分,事实和理由部分,结论部分以及附注部分。4.调查。代理律师有权收集、查阅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并有权查阅人民检察院移送到人民法院的有关案卷材料,了解案情。5.与委托人交换意见。在开庭前,代理人需要与委托人交换意见,包括原授予的代理权限是否有变化,是否需要更正起诉事实或诉讼请求,是否发现自诉人有制造伪证、弄虚作假的情况等。6.确定代理意见,撰写代理词。代理人需要确定代理意见,从维护起诉事实、定性以及自诉人其他合法权益等方面考虑。同时,代理人还需要撰写代理词,对起诉书进行全面的论述。7.出庭支持控告。出庭支持控告是律师代理自诉案件的关键阶段,代理人需要在法庭各个阶段做好相应工作,包括在庭审准备阶段注意庭审程序的合法性,在法庭调查阶段代读自诉状并回答审判人员和辩护人的问话,在法庭辩论阶段发表自诉代理词并答辩,在法庭调解阶段积极配合法院促成调解,在宣判阶段听取裁判内容并征求自诉人对裁判的意见。在刑事自诉案件中,被告人依法有权提起反诉,反诉案件的代理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被告人的辩护人,又是反诉的诉讼代理人。因此,代理人需要办理双重委托手续,并根据具体情况代写反诉状。在审理过程中,代理人要保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促成双方通过调解解决问题。对于不能成立的反诉事实,代理人需要向反诉人讲明法律规定,劝其撤回反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制定寻衅滋事罪的有效性及其对犯罪的预防和惩罚作用

    寻衅滋事罪的有效性及其对犯罪的预防和惩罚作用。犯罪客体主要是社会秩序,但对于社会秩序的具体理解存在分歧。社会秩序既可以理解为公共场所秩序,也可以理解为公共生活规则所维持的社会正常秩序。根据《刑法》规定,寻衅滋事行为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他人、强行

  • 刑事诉讼辩护人的资格

    刑事诉讼辩护人的资格及权利。符合律师资格条件的人员、由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员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可担任辩护人。但正在执行刑罚或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担任。辩护人在诉讼中有权查阅相关材料、与被告人沟通,并在法庭上积极辩护,可申请新的

  •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公开吗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是否公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告判决的过程必须公开进行,不论当庭还是定期宣告,判决书均需送达相关当事人、检察院、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因此,即使案件不公开审理,其宣判仍然需要公开。

  • 辩护人的回避适用范围及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辩护人的回避适用范围及程序。规定中明确适用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但不包括辩护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相关人员回避。同时,对于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其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辩护人在诉

  • 刑事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 进一步保障和规范看守所律师会见工作的通知
  •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和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