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主体才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个人或组织。
被害人近亲属指的是被害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
对于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害人,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仅限于以下情况:
这种物质损失必须是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对于精神损失的主张,法院不予受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提起。否则,只能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并按照民事案件的标准交纳诉讼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对象包括以下人员:
无论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被告人及其他共同致害人都可以成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对象。
对于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也可以成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对象。
即使被告人的行为最终被认定为不构成犯罪,对于已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双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也要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为了保证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能够得到执行,当有必要时,可以申请法院先行决定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是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要求被告人或其他责任人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文书。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首部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正文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诉讼请求应当明确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赔偿的项目和具体数额。事实应当详细描述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理由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为何应当要求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承担民事责任。证明损失的证据应当逐一列明名称、种类及来源。
尾部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由于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检察机关已经对犯罪行为提起公诉,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中应当重点描述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刑事案件都适用附带民事诉讼,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在法庭调查中,被告人和被害人享有陈述权利,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享有问询权利,当事人对证人和鉴定人也有问询权利,并有权对物证进行辨认。此外,当事人还有申请权利,如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等。只有经过当事人辨认和证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定义和分类。主要包括被列为刑事被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以及在特定情况下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等。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范围不仅包含共同致害人,还包括其他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人。保险公司在特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引起物质损失的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精神损失不包括在内。同时,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经过追缴或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时,被害人可另行提
法院在受理公诉案件起诉书和附带民事诉讼状后的处理流程。被告人收到诉状后,法院会组织庭前调解,若调解不成功则通过审判解决。审理过程中,刑事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由同一法庭一并审理。开庭阶段包括准备、调查、辩论和陈述等环节。评议判决时,刑事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