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的认定及界限
时间:2025-07-19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作伪证去哪告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在大部分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都需要证人证言,而证人证言对整个案件也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作证过程中有些时候也会存在着伪证。而作伪证严重的时候将构成伪证罪。那伪证罪如何认定?伪证罪向哪里告?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一、伪证罪与非罪的界限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1989年11月30日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伪证罪的认定应考虑以下情形:
- 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因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业务水平有限,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但没有主观故意,不构成伪证罪。
- 证人对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凭道听途说作证,提供虚假证明,但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不应认定为犯罪。
-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
- 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轻罪重判;
- 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重罪轻判;
- 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
-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制造伪证;
- 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
- 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二、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都涉及陷害他人的故意,但两者有以下区别:
-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 伪证罪发生在侦查、审判中,而诬告陷害罪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并引起案件侦查。
- 伪证罪通过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手段实现,而诬告陷害罪通过作虚假的告发实现。
- 伪证罪只在个别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上提供伪证,而诬告陷害罪捏造整个犯罪事实。
- 伪证罪的目的可以是陷害他人或包庇罪犯,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处分。
三、伪证罪与包庇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界限
伪证罪、包庇罪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在作虚假证明、隐匿罪证方面相似,但有以下区别:
-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后两种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 伪证罪只能在侦查、审判阶段实施,而后两罪可以在犯罪分子被逮捕、关押前或后实施。
- 伪证罪掩盖的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而后两罪可以掩盖全部罪行或重要犯罪事实。
- 伪证罪包庇的是未被逮捕或未被判决的未决犯罪嫌疑人,而后两罪可以包庇未决犯罪嫌疑人、已决犯人或服刑中逃跑的犯罪分子。
伪证罪的起诉机关及刑罚
伪证罪通常由人民检察院作为公诉机关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伪证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及定义
中国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及定义。伪证罪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犯罪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重要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最高可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也有所体现,但其定义与量刑标准因各国法律而异。
-
伪证罪的刑罚
伪证罪的刑罚规定。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等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的对象是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客体要件限于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
-
伪证罪的管辖问题
伪证罪的管辖问题。伪证罪的管辖以犯罪地法院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为辅。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被告人居住地包括户籍地和经常居住地。同时,最初受理的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审判为辅。对于伪证罪的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处以不同刑
-
伪证罪的辩护性质与证据要求
伪证罪的辩护性质与证据要求。伪证罪客体要件仅限于妨碍刑事诉讼活动,不包括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伪证罪的社会危害性取决于诉讼的性质。存在证据即可进行伪证罪的辩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
伪证罪的后果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
-
酒驾行为与伪证罪的关系
-
伪证罪的认定及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