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程序目的相同
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的目的都是在破产清算程序之外引入破产预防的程序机制,以完善破产法。因此,它们都是破产预防法的一部分。
2. 程序性质相同
作为预防破产的法律程序,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都属于非讼事件范畴,采取当事人申请主义的程序启动原则。在法律规范不足时,它们都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3. 意思自治原则为程序推进的基础
尽管在和解和重整中,法院行使司法裁量权的能动性及其比重大小有所区别,但和解和重整都以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思自治和共同合意为基础。这部分取决于其非讼性质,部分则是由于他们所调整的毕竟均属私权关系的缘故。
1. 直接目的不同
破产和解通过调整债权债务关系来维持债务企业的法人人格,从而实现预防破产的目的。而破产重整的目的不仅在于维持债务企业的法人人格,还深入企业内部,寻找深层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使债务企业重获健全的生产经营能力。
2. 适用对象不同
破产和解适用对象与破产清算的范围一致,而破产重整的适用对象更为宽泛,除公司外还包括合伙与个人。
3. 申请权人不同
破产和解只有债务人才能成为申请权人,而破产重整除债务人外,具备一定条件的股东和债权人也有申请权。
4. 利害关系不同
和解程序是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对立状态下进行的,主要维护债权人利益;而重整程序是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同心协力状态下进行的,能够统筹兼顾双方利益。
5. 合意的性质和地位不同
和解程序中的合意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成立的集体性和强制性契约,属于合同行为;而重整程序中的合意是由债权人、债务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立于同一立场,本着同一目标作出的意思表示,属于共同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旧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经过修订形成了新法。新法旨在规范企业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并引入重整制度,使破产法成为企业复兴的法律工具。旧有破产含义已随时代变迁,现代定义更强调无力清偿债务的状态而非法律后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具体分析了民事执行与破产制度的不同之处。破产制度旨在保障债权人平等受偿和诚实债务人解除债务压力的机会,体现了公平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而民事执行程序则注重效率,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此外,破产诉讼集中清理债务关系,提高诉讼效率,对合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管理人制度的发展和不足。虽然新《破产法》在管理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义务方面有所发展和完善,但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人主体范围过窄,导致一些破产案件处理难度加大;管理人准入门坎偏低,可能导致破产企业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管理
破产欺诈行为的严重性及其对破产法的影响。破产欺诈行为侵害债权人利益,损害职工利益,破坏经济秩序。为打击这些行为,《新破产法草案》引入了撤销权与无效行为制度。撤销权是破产法上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可防止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然而,现行破产立法规定存在很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