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的提出
时间:2025-04-27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回避的程序的流程
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但必须明确陈述申请回避的理由。
自行回避
法官和其他相关人员可以自行决定回避,并向审判长、院长或审判委员会提出并解释理由。
申请回避的时间
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如果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得知,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回避的决定
审判长担任院长时的回避
审判委员会负责决定审判长担任院长时的回避事宜。
审判人员的回避
院长负责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事宜。
其他人员的回避
审判长负责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事宜。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在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方式作出决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法院作出回避决定前应暂停参与本案工作,除非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果法院决定回避,则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退出本案审理。如果法院驳回回避申请,则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继续本案的审理。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不服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申请人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一次复议。在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可以继续参与本案工作。法院应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审案件的回避申请程序及相关法律知识
二审案件中的回避申请程序及相关法律知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享有提出回避申请的权利,当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形下应当自行回避。包括是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近亲属等情形,并列举了影响回避申请的行为。此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参与审判的人员,以确保审判程序
-
对申请回避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
申请回避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可当庭复议一次,以及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在庭审恢复前也可申请复议。但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回避申请会被当庭驳回,不得再复议。相关法律依据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
驳回复议决定书
复议决定书和回避制度的内容。复议决定书部分描述了某方对原决定不服,提出复议申请,法院审查后维持原决定。回避制度部分详细说明了适用回避的人员、情形、程序和法律后果。通过该制度,保证案件公正审判,相关人员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需回避。
-
对己不利事实保持沉默视为承认吗
关于民事诉讼中关于不利事实沉默视为承认的规定,说明了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沉默的视为承认,同时提及录音录像成为有效证据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以及收集证据时的注意事项。
-
公诉人申请回避的决定权归属问题
-
一、回避制度适用对象及申请回避的情形
-
刑事回避制度存在的五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