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为解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设有四条途径:来信来访反映问题,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请裁决。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的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但申请裁决这条途径进展较为滞后。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近年来,涉及征地补偿安置问题的信访数量居高不下,重要原因就是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建立起来。并在安徽省、湖南省和重庆市为全国三个试点地,分别建起了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4]但这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受到了质疑。
在我国具有征地批准权的是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土地征用征用补偿标准争议发生后,行政复议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裁决之间是个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由当事人在两者之间自由选择,还是行政复议前置,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法律并没有明确。
从试点中安徽省颁布的《安徽省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办法》中判断,人民政府的裁决和行政复议最大的不同在于审查形式,争议裁决办法不象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式,而是由该省级以上的国土资源部门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协调,如无法达成协调协议书,则有该部门作出维持、变更还是撤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补偿标准。除此之外,复议和裁决在制度功能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别。
综观世界各国,有关土地征用补偿纠纷的解决,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精神体现在其中,允许当事人在法定的赔偿标准、计算幅度内进行协商,而当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时,是直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决,还是由中立机构裁决,或由征用主体裁决,各国做法不尽相同。
例如在美国征收行为在补偿问题上通常应当遵循如下步骤:1)预先通告;2)政府方对征收财产进行评估;3)向被征收方送交评估报告并提出补偿价金的初次要约;被征收方可以提出反要约(counter-offer)4)如果政府和被征收方在补偿数额上无法达成协议,通常由政府方将案件送交法院处理。
又如,澳大利亚土地征用及补偿的基本流程:政府发布拟将强制征用土地的通知——土地所有人、总登记员、总评估员得到通知——政府公报发布强制征用通知——当事人申请被征用土地的补偿——总评估员决定补偿数额——对土地补偿数额持有异议者向土地和环境法院起诉。
与我国行政诉讼所不同的是,此类案件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是否合理进行审查,通常被称为价值性审查之诉。如果是对行政决定的作出是否合法提起审查要求,则称之为司法审查,必须向州最高法院提出。
根据土地和环境法院法案第39(2)条之规定,在行使价值性审查职能时,法院被赋予了作出决定机构所拥有的一切自由裁量权,可以不受证据规则的约束,以其自认为合适和适当的方式对所涉行政决定的合理性作出价值判断,并可以直接更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显然,与机械的合法性审查相比,价值性审查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更为全面和到位。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承包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法律解析。补偿费用包括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三部分。具体标准根据被征收土地类型和所在地区规定有所不同。如果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能使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可以适当增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关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认定问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征收耕地时,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具体标准按各省规定。房屋拆迁补偿按拆一还一原则进行,也可以安置房或货币补偿。征收其他土地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