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海上运输的安全,各国海商法明确规定承运人的适航义务。根据我国《海商法》第47条和《海牙规则》第3条第1款的规定,承运人在船舶开航前和开航时应谨慎处理,确保船舶处于适航状态。适航状态包括船舶结构的坚固性和良好的性能,船员的合格和足够数量,以及船上设备、属具和供应品的完好和充足。此外,船舶的货舱、冷藏舱和其他载货处所必须适于并能安全接受、运送和保管预定的货物。
需要注意的是,适航是一个相对概念,具体要求取决于不同的航次、装载货物以及运输风险。适航并不要求船舶绝对安全或配备所有最现代化的安全设备。国际组织制定的人员培训和船舶安全技术指标可以作为判断船舶适航的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因此,在具体案件中,法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船舶是否适航进行判断。
船舶适航的时间,也称为船舶适航责任的责任期间。根据我国《海商法》和《海牙规则》的规定,承运人的适航义务限于船舶开航前和开航时。换句话说,只要船舶在航次开始前和当时适航,承运人只需承担开航前和开航时的适航责任。在航行过程中发生的船舶不适航问题不属于承运人的责任。
无船承运人在航运业务中的责任和权利。其责任依据我国海商法参照不完全过失责任制来处理货物灭失和损害的责任认定。除基本权利外,无船承运人还享有收取运费和留置货物的权利。其法定义务主要与船舶经营相关,如确保船舶适航等。在运输契约中,无船承运人的运输责任与实
承运人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责任范围,包括货物灭失、损坏及迟延交付的责任,以及特殊风险的责任。承运人需对货物从接管到交付的全过程负责,但在特定情况下可免除责任,如索赔人的错误行为、货物的固有缺陷等。对于因特殊风险导致的货物损坏,托运人应对相关损失负责。
FOB合同项下托运人的认定问题。在我国海商法规定下,FOB合同下的托运人包括订约人和实际交货人,但学者和国外判例对托运人的认定存在争议。同时,承运人签发提单的义务在FOB合同下也不明确。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指出在FOB合同下买方和卖方都
货物运输火灾的赔偿标准。根据《合同法》,承运人对于货物在运输中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但若损失由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则承运人可不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应按当事人约定计算,若无约定则按货物到达地市场价格计算。同时,如有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应遵循相关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