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的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况。当事人取得不正当的钱财后,损失方有权要求得利方返还,如果得利方拒绝返还,则构成不当得利。
1. 善意受益人:善意受益人是指在取得利益时并不知情,即不知道所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善意受益人只有在现存利益的范围内才有返还义务,如果利益已不存在,则无需返还。现存利益并不仅限于原物的固有形态,即使形态发生改变,只要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可以代偿,仍然属于现存利益。
2. 恶意受益人:恶意受益人是指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恶意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得的全部利益,即使利益已不存在,也应承担返还义务。
3. 先善意后恶意受益人:如果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但之后变为恶意,那么其返还的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情况下,受损失的人可以要求得利人返还所得的利益。但以下情形除外:
1. 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2. 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3. 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根据第九百八十六条规定,如果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所得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并且所得利益已经不存在,那么得利人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教师资格证借给别人办资质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民事立法,借出教师资格证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构成需满足主观过错、行为违法性、实际损害及因果关系等条件。责任人需是两人或多人,且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当事人约定。同时,连带责任的客体
山西阳曲县法院调解的一起丢失羊的纠纷案件。韩某夫妇捡回了张某丢失的羊并试图归还,但因管理不当导致羊丢失。经过法官调解,双方达成协议,韩某夫妇赔偿张某1200元损失。提醒当事人在无因管理中应履行管理义务,避免他人财产损失。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老赖在民商领域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老赖指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但拒不偿还的人。如果老赖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包括存在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法院强制执行后仍然无果、有能力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