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定的法律特点

时间:2025-07-20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2013

行政裁定与行政判决的关系

行政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针对行政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判,具有与行政判决相同的法律效力。行政裁定主要解决行政诉讼程序上的争议,确保诉讼活动按照正常顺序进行。在诉讼的不同阶段,可以制作一个或多个行政裁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行政裁定可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作出。

行政裁定的特征

1. 行政裁定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行政裁定由特定的行政机关作出,而不是司法机关。只有那些经法律明确授权、对特定行政管理事项具有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裁定的主体。例如,《商标法》、《专利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明确授权相关行政机关对侵权赔偿争议和权属争议进行裁决。

2. 行政裁定的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有关。行政裁定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发生了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大,行政机关获得了对民事纠纷的裁决权。然而,并非所有民事领域都涉及行政机关参与民事纠纷的裁决,只有在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能对该民事纠纷进行裁决,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

3. 行政裁定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后,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法定期限内向特定的行政机关申请裁决。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启动裁决程序,行政裁定的进行需要当事人的申请。

行政裁定的准司法性

行政裁定是行政机关行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裁定时,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决民事纠纷,具有司法性质,同时也是行政机关的裁决行为,具有行政性质。因此,行政裁定具有司法性和行政性的特点,称为准司法性。

行政裁定的具体行政行为特征

行政裁定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裁决,是对已经发生的民事纠纷依职权作出的法律结论。行政裁定具有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当事人对行政裁定不服引起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除非属于法定终局裁决的情况,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之间的区别,以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行为主体、公法人的关系。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但不包括个人。公法人是英国行政法中的一个概念,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并从事特定公共事务。行政法人、公务法人等概念在中国行政法学中尚未被引入。

  •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关联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关联,涉及民商法、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关系。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涉及金融安全问题,需受到政府监督管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防止金融犯罪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面临主体的虚拟性和交易本身的虚拟性等问题,传播范围广,需特别关

  • 第三方网络平台涉及的法律关系

    第三方网络平台涉及的法律关系,包括民商法、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关系。第三方网络平台涉及金融安全问题和金融犯罪,需要政府监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支付主体、支付行为规范和支付工具等方面,可参照传统支付机构和电子支付的相关法律进行简单划分。此外,主体虚拟性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 行政裁定的法律特点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