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
时间:2025-07-11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保证与物的担保不是一个概念,虽然作用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为了保证债务人能够顺利履行债务,保证债权人的权利,但是,有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此时应该如何处理呢?手心律师网小编解答如下,一起来看看吧!
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当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时,债权人有权要求保证人或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如果当事人对保证担保范围或物的担保范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已经承担了担保责任的保证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应当分担的份额。
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
如果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免除保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债权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未行使担保物权,导致担保物的价值减少、毁损或灭失的情况下,视为债权人放弃部分或全部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免除保证责任。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含义与处理方式
根据以上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
当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债务人提供自己的物作为担保时,保证人始终处于第二担保的地位,不能承担任何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只能先行行使债务人提供的担保物权,当担保物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才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清偿责任。
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物的担保
在第三人提供担保物的情况下,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处于同等的地位,债权人有权选择行使担保物权还是保证债权的权利。如果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两者都有清偿责任。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对保证人并无实际影响。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时,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当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时,债权人应当先行实现该物的担保来清偿债权。而当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时,债权人可以选择实现担保物权或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一旦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了担保责任,就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定金的定义和目的
定金的概念及其作为法律担保方式的目的。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预先支付的一定比例的货币或其替代物,以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定金的约定和责任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包括数额和交付期限等。同时,介绍了定金数额的法定限制和注意事项,提醒
-
担保人的抗辩权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
-
担保债务的履行方式
担保债务的履行方式,包括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抵押物的提供、定金的支付以及留置财产。保证人可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未履行时进行代偿;债务人或第三人可提供财产作为抵押物,债权人可优先受偿;当事人可支付定金,未履行方将失去定金;合同占有人可留置未按约定支付
-
质押与抵押的区别
质押和抵押两种担保方式的区别。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转移担保财产的占有,在占有形态、赔偿责任、处置权、标的物和担保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质押涉及将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而抵押则是通过财产作为清偿债务的担保。
-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
-
保证担保合同
-
有担保的贷款能否申请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