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 > 洗钱罪的司法解释

洗钱罪的司法解释

时间:2025-06-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3334
洗钱罪的司法解释是什么?你了解什么是洗钱罪?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依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8、28法释〔1998〕20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8、28法释〔1998〕20号),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与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勾结逃汇的行为,将被视为逃汇罪的共犯,予以处罚。

第一条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海关、银行、外汇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与骗购外汇的行为人通谋,为其提供购买外汇的相关凭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凭证和商业单据而出售外汇的行为,将构成犯罪,并按照刑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二条

实施本解释规定的行为,同时触犯两个以上罪名的,将选择一项重罪从重处罚。

第三条

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其违法所得将予以追缴,并用于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的资金将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

第四条

对于骗购、非法买卖不同币种的外汇的行为,将按照案发时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制定的统一折算率折合后依照本解释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田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8.28法释〔1998320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田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8.28法释〔1998320号〕),海关、银行、外汇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与骗购外汇的行为人通谋,为其提供购买外汇的相关凭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凭证和商业单据而出售外汇的行为,将构成犯罪,并按照刑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5:四十、洗钱案(刑法第191条)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5:四十,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的行为,或者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行为,或者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行为,或者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行为,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洗钱罪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的行为,或者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行为,或者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行为,或者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行为,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诽谤罪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 打了受重伤的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

  •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立案标准以及财物的处置方式。诈骗勒索罪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不会被判处死刑。立案标准包括数额大小和各省制定具体数额标准。财物处置方面,明确权属的财物应归还被害人,无法确定归属的应上缴国库。使用诈骗财物的处置分为恶

  • 学生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

    普通考试作弊和国家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普通考试作弊不涉及法律责任,而国家考试作弊则依照《刑法》相关规定需承担法律责任。组织作弊的个人或组织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文章还对出售试题、答案和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行为做出了相关处

  • 贩毒罪的法律规定
  • 中国刑法对强奸罪的规定
  • 护照过期失效签证有效怎么办?怎么保住有效签证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